115文学 历史军事 边戎

第二二七章 帝子身份(下)

边戎 阿菩 1299 12-16 12:45

商贾相关的律法禁令;第五部分是杂项。可以说这本小册子囊括了前往津门所需要的信息它能够迅流行也并不仅仅因为黄家的大力宣传。

杨应麒这本小册子成稿之后卢克忠也曾看过当时不以为意这时重新翻阅不由得感叹七将军的先见之明。他将那些守则一一细读联想起这几日津门的景况才体会到每一条律法禁令都有深意直到此刻卢克忠才知道杨朴为何会对杨应麒如此钦佩。

随着南边商船北来数量日渐增多津门的各种问题也逐一暴露出来。最先爆的是住宿问题。虽然政和六年年间无论是官方还是私家都已经修建了许多房屋然而这些房屋比起需求来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津门内部的民房早在四月就已经挤满了人杨应麒见状便从萧铁奴处借来几百个大帐篷在津门外搭建起来这才勉强解决了住的问题。

接着便是饮食问题。伴随商船而来的不仅有商贾还有流民、短工、家人、船夫等各式各样的人这些新流入的人口对津门的粮食供应而言无疑是一个可怕的负担。由于杨应麒严格限制粮食供给并不让军备仓、荒备仓里的存粮无限量地流入市场因此在商船自带粮食见底之后整个津门的粮价便急剧飙升。

津门粮价高涨之后又迅影响到了开州、辰州与曷苏馆部甚至连辽阳府的粮价也开始出现失衡的征兆。胡十门在杨应麒的暗示下倒卖了不少粮食让曷苏馆大大赚了一笔合族欢庆。这种类似的好处已不是第一次了——杨应麒南来以后屡屡以各种手段向曷苏馆人示好比如赠送大批的书籍、煤炉等物大大改善了曷苏馆部的民生民俗。

不过辽河地区这一年能够流入市场的余粮却不多加上其中一部分又被杨应麒以各种方式控制着津门的粮店很快又告罄了。不少商人开始通过贿赂、求情等手段去打备用粮的主意却一个个碰了大钉子!原住民虽然有些存粮但看到这种突如其来的粮荒也个个捂紧了自己的米缸。就在津门的外来者眼见就要断粮的时候两艘千料大海船开进了津门。

一开始没人去注意这两艘大海船的到来——近一个多月来来津门的船只实在太多了。然而不久后就有人走向奔告说这两艘船上的货物十分奇怪以至于竟然在短短的时间之内便吸引了整个津门商贾的眼光!

到底是什么奇怪的货物呢?来到这里的商贩可以说个个见多识广就算是南洋的长鼻大象西域的绝色美女高丽的千年人参都未必能让他们心动!可他们现在望着那两艘大船卸货所在的仓库却个个眼红!

“我见过的!真的见过!在码头上卸的时候一个袋子钩破了那里面都是……”

都是什么?不是丝绸陶瓷也不是翡翠珍珠而是一袋袋、一仓仓的大米!

“哦——”许多精明的商人听说后不是感叹终于有粮食了而是感叹这艘船主的精明!在这种节骨眼上运来大米几乎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整个津门物价的走向——除非七将军肯打开备用仓否则津门所有外来者都不得不接受这个极有眼光的船主的盘剥了。

“唉……好厉害!现在的米价只怕一袋大米便能换走我们一袋好茶!”

“是啊!到底是什么人有这样的手笔、这样的远见?”

“你还不知道么?那可是我们福建鼎鼎大名的家族!”

“鼎鼎大名的家族?难道是……”

“林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