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边戎

第三零二章汉廷大难题(上)

边戎 阿菩 1196 12-16 12:45

杨应麒出前往燕京的同时,萧铁奴也扬帆前往津门。此时狄喻赋闲,折彦冲装病,曹、杨、欧阳、阿鲁蛮等人都不在津门,他便隐隐然成了津门公开场合中的最高脑,一些需要抛头露面的事情也都找上了他。其中最引起他兴趣的莫过于一年一度的东海擂台决赛!

辽南武风极盛,杨应麒深知文武二德各有所偏:尚文之利在便于培育文明,但文人相轻,过分尚文会流于邪狭,所以在武德受到抑制的社会里,文士容易闹出小肚鸡肠的互相算计;而尚武之弊则在容易流于野蛮,但武士那种光明、直夷、勇敢的风尚却极为可贵,任何一个开拓进取的国族都必须拥有!

武风形成不易,杨应麒深知一个社会武风过盛有时虽会造成许多问题,但断不能因噎废食。对于尚武的风气,不能抑止,只能疏导,而杨应麒建立的疏导方式,主要有三:第一是鼓励禅武学校的兴建,将忠、孝、仁、义、礼、智、信蕺于佛学之中,以学济武,以教济武,企图使整个社会崇尚武德而不是纯粹的暴力;第二是促使民间形成有序的比武形式,既让暴力有个泄的地方,又引入擂台*让商业经济沾澜部分没有其它谋生技巧的武夫,使之不致于沦为盗贼;第三,便是将各种选拔中脱颖而出的武士引入军队,成为军队的新血,同时也以比武的形式来检验和刺激军队的武技,以避免其堕落。

萧铁奴得了折彦冲授权,以都统身份到辽口都督军务。他一开始雄心勃勃,觉得自己麾下精兵有三千人,辽口兵马据说才两千人,以三千人统帅两千人,想必不用多久就能把自己的意志贯彻下去,让辽口的兵将对自己惟命是从。

但他到了辽口才知道:他面对的不是一千人、两千人,而是整个汉部的政府机器!辽口的武卫营虽然只有两千人,但这两千人却只是辽南军队的刀刃!而不是辽南武装队伍的全部

各国史书上的古代各大战役,常常动不动就夸言有数十万大军,其实在打仗时真正投入战场的人数绝没有那么多,因为这类数字通常都是把后勤队伍也算了进去。特别是那种千里远征的灭国大战,沿途押运粮草的人一般比真正在战场上厮杀的还多!

辽口军队对外宣称的数量,既不包括大量的工兵,也不包括辽口城内负责治安的民卫而这些人实际上也有很严密的组织,在防御战中都可以挥一定的作用。折彦冲、曹广弼所布置的辽南军事系统与萧铁奴带出来的兵马完全是两码事,这些部队在日常训练上和调动上都有着颇为严密的程序,士兵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荣誉更与辽南政府的体制环环相扣。

当初来自大宋、室韦和东海女真的大量移民迁入以后,汉部官方通过各方面条件的筛选,将其中较为强壮的人安置在辽东半岛的北部,在几年中陆续建立起了几十个农、牧合一的村庄,每个村庄约有几百到二千人不等。这些村民的族源以宋人为主,但东胡人也不少。胡人剽悍,而能被选到这里的宋人也大多不是省油的灯,所以村落建立初期,几乎天天都有人打架。津门的文官建议把胡、汉分开,免生事端,但曹广弼和杨应麒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