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陛下,奇观误国啊!

第18章 争论

“你们说官方不会造假,那难道虞庄青王不能造假?他或许就是在杜撰自己的事迹,想要达到青史留名的效果,否则真有这些手段,我们华夏的实力就不是由‘汉’启,而是以虞为尊了!”(115wx)•(org)

“可别瞎说了,虞庄青王拿什么造假?八千陷阵军?还是摆在我们眼前的天坛遗迹?”

☂想看了了半世的《陛下,奇观误国啊!》吗?请记住[115%文学]的域名[(115wx.org)]☂『来[115%文学]%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115wx)•(org)

“红薯怎么会在两千多年出现在华夏大地?如果是真的,哪怕虞国失落在历史长河,红薯难道也会被埋葬吗?”

“偌大的华夏,又为何会直到明万历才从美洲迎来第一株红薯?这合理吗?我只能评价,虞庄青王想象力无限,能够凭空捏造这样一种作物。”

“不可能!人类不可能凭空想象出一种自己没有见过的存在!”

“老哥说的有些绝对了吧?外星人也没人见过,为什么会有科幻电影?”

“就是!我也幻想过跟她的甜美爱情,可她是别人的老婆……”

“啊?哥们姓曹?”

“外星人也好,还是那位曹魏传人也好,都是根据所见过的事物加以文艺填充出来的产物,是有外物作为参照的。”

“而虞庄青王所提及的红薯,他是从未见过那类作物,又如何以想象力去丰富它的定义,更何况竹简之上的红薯与我们所见的红薯一模一样,这是仅仅依靠想象力能填补的吗?”

随着网上争论越来越激烈,本来只有少数人关注的虞庄青王,瞬间成为了全华夏关注的对象。

其次,也有很多开始针对红薯一事在网络上开展辩论。

而宋彩月则继续在天坛寻找关于虞国以及虞庄青王的历史。

一天时间,刚刚从历史长河浮现的虞庄青王成了华夏顶流。

红薯事件的影响不仅仅是现代华夏,同时也牵动着两千五百年前的虞国。

在第一批试验田成功后,季昌命人大范围的开始养肥土地,同时也在天坛附近开始种植土豆红薯。

虞庄青王二年底,季昌迎来了第一批土豆红薯收获季。

不过目前季昌并未将土豆跟红薯推广出去,反而是依靠王权将这两种农作物隐藏。

蔺荇曾谏言,要推广这两类主食作物,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虞国国力,却被季昌拒绝了。

看着这三百亩良田所产,足足五千石粮食,虞国百官皆语塞。

然而,五千石虽多,于全国而言,却是杯水车薪。

风华郡半年前洪灾导致的问题,虞国仅仅是以手段遮掩,并未完全解决。

百官仍旧记得季昌所言,他会用半年时间来解决问题,难道就是以这五千石粮食?

“王上,臣不可否认,这两类作物产量非凡,可五千石粮食,无法改变虞国现状,岭南郡那边的忧患依然存在,您打算如何处理?其次年关将至,曾被遣往岭南的风华百姓也都陆续踏上回程。”

于风华百姓而言,不管是在岭南还是风华,都是饿肚子。

与其死在岭南,他们宁可选择回家,落叶归根,是他们最后的一点奢求。

众臣之言,季昌也都听进去了。

他又何尝不知,仅仅五千石粮食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虞国的问题。

但想要大面积种植,定会收到阻碍,因此他需要借助“神迹”,其次就是这五千石粮食不仅仅是粮食,更是他于他国交易的重要筹码。

“诸位爱卿莫急,今日大殿之上可还有他国客人,切勿在客人面前闹了笑话。”!

(115wx)•(org)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