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都市言情 成化十四年

第136章

成化十四年 梦溪石 1188 12-21 12:40

不过平静也是仅仅相对而言罢了。

天下无大事, 却不意味着朝堂是平静的。

恰恰相反, 这两年,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究其根底,说来话长。

在如今这位太子殿下正名之前,贵妃万氏因为自己无所出,所以对后宫子嗣同样严格控制。

譬如柏贤妃所出的朱祐极,也就是当今太子的哥哥,在两岁时即被封为皇太子,可受封太子之后还未过两月,这位小太子就离奇暴病而亡,当时宫闱内外传出许多流言,其中被大多数人认同的,莫过于小太子遭了万贵妃的毒手。

就连现在的太子朱佑樘,在未经册封之前,同样吃了不少苦头,幼年在宫中几经颠沛流离,差点就没能存活下来,等到与皇帝相认时,已经五岁,过了最脆弱最容易夭折的年龄,而在那之后,万贵妃仿佛也破罐子破摔,不再禁止后宫女子诞下子嗣。

于是在太子朱佑樘之后,后宫子嗣接二连三地诞生,到如今,皇帝膝下已经有了数十位皇子皇女,这其中还不包括尚在嫔妃腹中未出生的,可见在万贵妃解禁之后,成化帝有多么努力。

眼下后宫子息繁盛,开枝散叶,再也不复成化初年冷冷清清的模样了。

但努力过度的后果必然是,皇帝精元亏损过度,病倒了。

他身体本来就不算强壮,偏又不加节制,连太医也束手无策。

结果皇帝眼看医术无法彻底治愈自己,就开始将希望放在虚无缥缈的仙术上,对李孜省、继晓等人越发信任,几乎到了偏听偏信的地步,对国事政务的关心日益减少,到如今已经到了几乎完全不过问的地步。

唯一庆幸的是,皇帝虽然不肯干活,但内阁还在干活,内阁里虽然未必人人齐心协力,但有赖于老祖宗立下的制度,帝国总算能够维持日常的运转。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就当真太平无事了,起码唐泛在内阁,每天就过得精彩跌宕,堪称刺激。

两年前,因苏州案、舞弊案,以及剿灭白莲教等,回京后,唐泛便因功累,从都察院调到刑部,正式任刑部左侍郎,且因当时的刑部尚书出缺,他便顺便代行刑部尚书之职,虽然还未正名,但已经是实际上的刑部尚书了。

按照唐泛的年纪来说,这种升迁速度已经十分惊人了,以刚过而立之年就以三品侍郎掌二品尚书职务,放眼大明朝估计也没有几个,对比官场上其他四五十岁还在知府或知州位置上挣扎的人来说,简直可以称得上平步青云,年轻有为了。

其时,内阁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先被朝臣私下戏称为“纸糊三阁老”的万安、刘珝、刘吉三个人,实际上已经剩下了万安和刘吉两个。早在几年前,刘珝就被万安和刘吉合谋排挤走了。

刘珝走后,万安又接连推荐了彭华、尹直等人入阁,刘吉势单力薄,渐渐落了下风,便又推荐了刘健、徐溥、丘濬等人入阁,以此跟万安抗衡。

那个时候,唐泛还未回京,入阁这件事原本跟他也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