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其他类型 穿二代战神皇帝成长史

第 67 章 庇护(二更合一)

原来这些鸡蛋是弯珑岛的岛民送的。

待端了面到雨神庙正殿,秋瑜就看到吕瑛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小手指敲着膝盖。

然后秋瑜就想起一件事来,秦湛瑛虽然被称为武宗,在后世人的印象里是“性情暴躁的军事天才” 、“屠夫型马上皇帝” ,但从他原本的庙号是“世宗”就可知在那些正经记录史实的史官眼里,瑛哥是文武双全型的。

秦湛瑛重视文治,也鼓励臣子著书,甚至有野史说他喜欢看戏剧,有时微服私访民间门,会和戏班子交流,赠金给写话本子、戏本子的书生,甚至有谣言说他和某名角有一腿咳咳。

瑛瑛的确喜欢乐子,他会和秋瑜唱“假烟假酒假朋友”、一起说相声,更有飞雨小姐姐培养他对戏曲的爱好。

音乐是最原始的精神抚慰剂,而戏曲来自民间门,是音乐与故事的结合,即便不是阳春白雪,可老百姓喜欢看,这是属于百姓的艺术。

而吕瑛可是身怀ssr级艺术细胞,他能欣赏百姓的艺术是很正常的吧?

飞雨唱累了,那叫乌鸦的汉子又出去耍杂戏,吕瑛也喜欢看。

有时秋瑜也挺理解为何忠于永康帝的臣子为何那么多,尤其是一些出身贫寒的官员,对秦湛瑛几乎是死忠。

打个比方,某人是封建时代的一个底层出身好不容易搏出来的官吏,虽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挤进了官僚团体,却还是有些下里巴人的习惯改不了,因而被同僚排挤和看不起。

就在此时,一个出身尊贵到极点、天生神异、文治武功点满的君王看到了这位官吏的才华,将他提拔起来,鼓励他好好干,干得好给加工资,如果官吏太拼命还会关心他的身体,等官吏放了假,偷偷避开同僚去看民间门小戏时,就看到自己敬仰的君王站在人群中。

这位君王用人不看出身,对艺术不分高低贵贱都能欣赏,下里巴人的乡村调也能跟着哼,他不鄙视底层出身的人,甚至能和他们吃一锅面条,对他们和对那些王公贵族差不多,谁有能力他用谁。

秋瑜:我要是古人,我也觉得这是天降圣君。

秦湛瑛的魅力是通过那些被篡改的史书的边边角角也能感受到的,秋瑜上辈子为了参加“哪个武宗更强”的辩论赛研究过这位君王,就觉得瑛哥真是挺好一人。

飞云搬了小桌过来,秋瑜给吕瑛夹了面,舀面汤时刻意将汤表层的葱花捞了大半倒吕瑛碗里。

瑛瑛口味重,爱葱姜蒜和辣椒的味儿,这种切得碎碎的葱花搭配酱油、猪油,香气浓得很,是他的最爱。

吕瑛接过面碗,先喝了一口汤,就对秋瑜笑得眉眼弯弯,可爱得不得了!

秋瑜也端了一碗面坐在他边上,听到孩子含含糊糊地说:“瑜哥哥,我要蒜。”

“好,给你扒。”

这孩子的饮食习惯也挺亲民的,他一叫哥,秋瑜就心甘情愿地给他做扒蒜小哥。

正所谓一口面一口蒜,给个神仙都不换,秋瑜和吕瑛一起瞌生蒜,也不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