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七十二章 乌江之畔(三)

,但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毛病,就是全年降雨比较平均,甚至可以说寒冷的冬季降水还要比夏季略多一些,是典型的雨热不同期。而这,其实也是东岸人每到一处都要大力修建人工水库、蓄水池和灌溉水渠的原因所在,实在是农作物在略显干燥的夏季急需水源灌溉,不得不如此啊。

乌江地区自然也是这样了,夏季略显干燥,每月降水只有五十毫米左右,冬季降水(多以降雪的形式)反而比较多。这种降水条件虽不至于大幅度降低农作物的产量,但多多少少也有些影响就是了。因此,既然老天不给面子,那就自己想办法好了!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大修特修人工水库,水资源相对较少的地方就修人工蓄水池、打水井,然后再加上砖石水泥质地的永固灌溉水渠,基本上就能抵消这种不利影响了,甚至还更方便可靠一些。

这种方式虽然前期投入比较大,水库、灌溉水渠、蒸汽提水站等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国家财政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但只要咬紧牙关投下这笔钱,以后每年只需要投入一定量经费维护,便可为当地农民们创造赖以生存的根基。

“水利建设是重中之重,这个我省的。”站在汤圆身旁的地区警备司令廖逍遥立刻回答道,“军事训练我会压缩,尽量腾出时间让大家能来工地上工。水利设施的重要性无论拔高到什么程度也不为过啊,北方鸭子湖流域的农村我也去过,水利设施搞得是真好,因此那里现在成了我国的大粮仓。”

“水利设施不是一锤子买卖,虽然今年投入了巨资搞完了,但以后每年也得持续花钱维护。”汤圆接口道,“我们可不能再犯后世漠视水利建设投入,导致陷入天气一干旱就抓瞎的窘境,现在就常抓不懈、年年投入,总比以后手忙脚乱还历史欠账的要好。再说了,现在劳动力多便宜,很多几乎就是无偿的、免费的,现在把该做的活多做一些,总比以后劳动力价格上涨了,再也搞不起大规模水利建设的要好吧?”(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