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大国崛起1900

第二百三十七节 挡不住了

大国崛起1900 狂人阿Q 1186 04-30 04:03

米青之后,又让李思第做完工业局后,将财务部也正规化,组建正规的财务部;给远在济南的李富安发电,让他把组织部也正规起来。

就像王求不合格,杨潮提拔了米青,吴佩孚一直在掌军,杨潮就让表现出色的李富安代替他当了组织部长。

这四个部门有大有小,大的宣传部一千人,小的组织部一百来个人就够了,财务部也只需要一百来人,后勤部稍多三百人也足够了。

把党组织也正规起来,杨潮也就完成了应对战争的最后准备。

与此同时,欧陆风云激荡,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所有人突然间就嗅到了战争的味道。

奥匈帝国的皇帝虽然已经不是当年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家族世代的皇帝了,但是奥地利人中,却不乏大国意识的家伙。

皇帝对侄子的死没有任何感情,他已经80多岁了,也已经没有了激情,没有精力应对一场战争了,所以他不想,也没有精力发动战争了。

但是他不想,有人想。

奥匈总参谋长康德拉很想。

奥匈帝国毗邻巴尔干地区,巴尔干是欧洲有名的火药桶。

之所以成为火药桶,是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历史原因和民族成分决定的,地理上,这里是黑海通往地中海,欧洲通过亚洲的交通要道,是亚非欧交接地区。因此俄国希望通过这里得到一条通往地中海的道路,德国需要经过这里连同亚洲。历史上这里也是土耳其跟欧洲争霸的战场,并且长期被奥斯曼帝国统治。复杂的历史造就了这里复杂的民族成分,希腊人、斯拉夫人、色雷斯人、日耳曼人、匈牙利人、穆斯林人、克罗地亚人等等十多个民族。

民族矛盾异常激烈,于是当这里摆脱奥匈帝国统治后,就时常爆发战争。

光是1912到1913年两年间。这里就爆发了两场大规模战争。

先是巴尔干同盟(希腊、保加利亚、黑山、塞尔维亚)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战,结果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败,其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土地除伊斯坦布尔附近的一小块之外,全部割让给同盟四国,同时阿尔巴尼亚独立。

但是战后利益分配不均,巴尔干同盟之间有打了起来。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土耳其攻击保加利亚,结果保加利亚战败,又割让了大片土地。

而在两次战争期间,奥匈帝国的总参谋长康拉德就没有闲着,1913年一年内,巴尔干战争期间,他就提出了25此对塞尔维亚开战的要求,但是都被外交部长给阻挠了。认为国际形势不利于开战。

康拉德是一个典型的好战分子,但是他为什么要针对塞尔维亚呢,原因是两国间有领土争端。

1908年,由于土耳其革命,奥匈趁机夺取了奥匈通知下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奥匈吞并这两省是有根据的,早在1878年《柏林条约》中,他们就从腐朽的奥斯曼帝国手里。夺取了这两省的管理权,条约规定这两省由奥匈帝国代管。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