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都市言情 大国重工

第七百四十四章 人才问题

大国重工 齐橙 977 05-10 10:56

力不小, 但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替大家出这样一笔钱。补助人才是对各企业都有好处的事情, 大家也是乐于去做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谁都懂的。

把补助人才的事情交给装备公司去做,相当于让出了各企业的一部分权力,让装备公司多了一些话语权,看起来大家有点吃亏。但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除非自己并不想真正地补助那些人才,而是想拿这个政策来谋私利,否则把事情交给装备公司去做,效果反而更好。如果由各企业自己来决定补助对象,到时候各种拉关系走后门的事情就会把大家烦死,秉公去做,难免要得罪人,如果屈从于说情,那么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大家能够信任装备公司,说到底还是因为冯啸辰领导下的装备公司一向做事公道,冯啸辰也是一个能够顶得住压力的人。如果换成一个没什么担当的上级部门,大家才不会答应这种方式呢。

其实,冯啸辰说的这种方式,就是后世在网上成为笑话的什么什么学者。最早设计这类学者头衔的时候,目的在于挖掘突出人才,在体制规定的待遇框架之外给予额外的支持,以便鼓励先进。但由于学术圈广泛存在的人情关系网,各单位为了平衡学派利益以及照顾关系户,生生把人才评选变成了关系寻租。

为了避免过于讲究人情,各单位不得不加大所谓客观条件的权重,规定一篇学术论文算多少分,还有什么sci,什么影响因子之类,于是又催生出了一个庞大的sci论文产业链。某海外期刊通过运作,把自己弄进了sci引用目录,然后一年发了几千篇论文,其中七成以上来自于中国的某个论文发表代理机构。

说到底,再好的制度也是需要人去执行的,如果没有一批秉承公心的执行者,任何制度最后都被侵蚀得百孔千疮。

冯啸辰也是体制中人,对于这种情况又岂能不懂。他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利用自己的位置,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应当说,他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关于人才以及待遇的问题,其实只是一个小插曲。各企业领导也只是发发牢骚,以便与装备公司讨价还价,这些人都是人精,真想完成一个任务,还能没有办法吗?

这次会议终于还是开成了一个胜利的大会,成功的大会。大家分配了任务,也接受了关于后续技术研发的要求。而在这个时候,王振斌也给冯啸辰发来了消息,说发计委领导已经原则同意了冯啸辰提出的建设煤制油项目的提案,只是需要他到发计委来谈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