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其他类型 大明1644

第 120 章 :军略(一)

大明1644 此生不吃土豆 1515 11-13 03:50

要说的有粮草, 军饷, 城防,城内管理以及闯贼动向。诸位,咱们就从这第一件事开始说吧。这粮草的问题还是得先问问沧州自己的官员最好,黄伯当和祖向阳谁先说说?”

朱凌看向二人,却见那黄伯当竟直直地立在那里。眼中满是惊奇,昨日刚挨了五十大板,今日看上去却如此无恙,端的是一个好汉啊!

但见黄伯当面色依旧有些难看,而昨日被陛下赏识的祖向阳十分跃跃欲试,便当即上前说道:“陛下,沧洲城内粮草只有八十万石,如果供沧州城内百姓,严格控制粮草也能撑个两个月,但毕竟还有战马,陛下带来的五千多的士卒,所需比较大,但也能撑一个半月。”

待祖向阳说完,王家彦首先便露出担忧之色。一个半月是万万不能的,若是再有难民流入,以他们的饭量还得拿出一些去供应他们。偏偏他们是出不起钱的,因此说是一个半月,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根本不可能。

就连孟章明和范弦超听闻此话后,也是忧虑重重,他们虽然不懂百姓,但却是知兵的。战马就得消耗很多,若是遇到什么战事忙碌一番,饭量又得增加。

倒是堂上的朱凌显得很是冷静,也许是之前已经料到此事,便还能控制住表情。听了之后,便又问道一旁的黄伯当:“黄伯当,你可听清楚了,沧州城的粮食不多了。你每日读书,读的是圣贤书还是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书?”

“臣认为圣贤书一样对国家有用,不过只是时候不同,故作用不同。”黄伯当一副强忍疼痛的缓缓出列,声音也是压得很低。

“那你说说粮草该如何解决?”

“臣认为,此时已是四月,距离粮食丰收也还有几个月的时间。百姓们经受过建奴和贼寇的摧残,家中粮食已是不多,不如直接免除赋税让其安心耕种。另外,祖向阳所说八十万石粮食,其实说的只是沧州的粮仓库存。殊不知沧州城内的富商和某些官员家中也都藏着粮食,若是可以借粮,也许顶上三四个月不成问题。”

黄伯当侃侃而谈,把自己内心的见解尽数说出。尤其是后面借粮,有心人皆知他的意思是什么。说是借,但以朝廷现在的状况来看,定是有借无还。

“那么粮草一事便由你来解决,有需要人手的时候和王国兴说一声即可。现在我们再说下军饷的问题。”

又到了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上来,众人明显有些吃不消了。须知大明到了如此困境便就是因为没有了银子而导致的局面。边军哗变,百姓造反,将领倒戈,官员投降。皆是由缺乏军饷一事造成。

但此事却是个极大的难题,往来那些朝廷百官都未解决的事情放在他们身上只怕结果一样。更何况之前此事便多次被拿出来商谈,最后皆不了了之,由此可见其难度之大。

“朕今日就不与你们商谈如此收税一事了,朕只说几件事,若是有异议可随时反驳。其一免除山东黄河以西所有府州县的赋税,各级官员不准收税,违令者斩。其二,令山西陕西河南自行组织团练和军饷,义军抗击闯贼,有功者皆给予世袭官职。其三,命应天府速速开通海运,发展海商,任何行商皆不得阻拦。其四,大力整顿山东田地,收缴鲁王田地,只留五百亩。”

“各位有何异议?”说罢,朱凌便看向下方,扫视着每个人的神情。

众人听了陛下的方略,皆以为并没有什么不可行的事情,即便是让各地组织团练此事也并无反对的意思。倒是收缴鲁王的土地着实让一干人对陛下的做法有些震惊,之前再危急也从没有过如此,陛下也算是看开了。

“臣等自然没有异议。”

闻言,朱凌点了点头,其实即使他们有异议他也并不打算妥协,事事让与他们自己反倒无用了。

“再说说城防吧,沧州城终究是不大,闯贼估计也是正在向山东进发,该如何重新整固城防还得早些研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