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其他类型 大明元辅

第284章 总百揆(卅三)威虏堡

大明元辅 云无风 1195 09-07 10:59

来计算,行军时提也休提。

实际上不仅袭步平时不会用,马匹的“跑步”平时都用得很少。一般而言,骑兵行军时的速度就是指马匹“慢步”的速度,紧急赶路也只会调整到“快步”——而且不会长时间使用这种速度。

还是那句话,马比人娇贵多了,远不如人耐操。“恐怖直立猿”绝非浪得虚名,在耐力这一块,人类几乎没有等量齐观的对手——当然这是指天生的潜力,你非要说你三千米能跑断气,那是因为现代人缺乏基本锻炼,跟天赋没关系,祖宗们可不背这个锅。

说回速度,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根据法军条令规定,法军此时的主要骑兵步法可分为慢步(pas)、快步(trot)、跑步(galop)三种,速度依次为每分钟100、240、300米。

其他列强军队的规定大体与法军类似,拿俄军来说,其慢步、快步、跑步速度分别为每分钟50、120、150沙绳(俄国单位),也就是107、256、320米,几乎和法军一样。

而在跑步之上,各国军队里也有全速奔驰的袭步。如前文所说,这种跑法自然没有具体规定,但一般公认其速度应当达到每秒8米以上。毫无疑问,快步、跑步和袭步对马力均有相当消耗,后两者尤为严重。

快步持续半个小时以上,跑步持续6分钟以上,都会令马匹颇为疲惫。所以如果长途行军,骑兵就只能运用慢步——不过,由于蒙古马的耐力吊打欧洲马,快步可以持续的时间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按照当时的共识,当骑兵冲击骑兵时,哪一方骑兵能够既保持更好的队形,又跑出更快的速度,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既要队形,又要速度,还得保持马力,那就只剩下一种解决方法:以低速靠近敌军,在最后几百米乃至一百多米改为高速,只有在距离接敌还有几十米乃至十几米时才达到全速。尽管这个要求看起来很简单,然而集体完成却仍然需要相当程度的训练。

就拿七年战争中的骑兵典范普鲁士军队来说,理想状况下的普军骑兵在距离敌军110-150米(150-200步)从快步提速到小跑步,距敌五六十米(70-80步)时用马刺催促战马以大跑步前进,但并不放开缰绳。

这是因为所有战马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飞驰,骑兵仍需要控制马匹维持队形,等到距敌仅有15米(20步时)才以最高速度向前猛冲。

其他各国军队具体做法多少有些差异,但基本思路仍是一样的,相隔数百米时以慢步开始行动,而后逐步加速到快步、跑步乃至袭步。

以法军条令为例,就是距敌315米时由慢步切换为快步,距敌165米时快步变为跑步,距敌65米时由跑步加速为大跑步乃至袭步。

扯远了,说回来。刘綎仗着本部的战马是以蒙古马为基础血统强化而来,耐力比较持久,以此他的打算是以快步-慢步-快步-慢步间歇式转换行进,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先抵达威虏堡,然后携威虏堡的重火力杀奔肃州城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