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五百九十二章:某种联系

道、第三道防线(115wx)•(org), 那不过是用围栏等障碍物架立障碍物构成的工事。

这些工事本身没有什么太强的防护力➜[(115wx.org)]➜『来[11%5文学]%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115wx)•(org), 仅仅是让敌军被障碍物挡着无法形成直线的进攻。主要是防止出现一种敌军冲击得顺了凿穿的态势。

得到命令的吕哲军士卒开始在退,他们撤退的时候有袍泽用箩筐搬来什么东西一直洒在地上,若是注意看的话,那是一种三角形的尖锐物。到处随意乱抛的情况下每一个尖锐物都会保持一个尖刺向上的姿态。

蒺藜刺(铁蒺藜)嘛,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广泛使用,它被发明出来的本意并不是用来对付骑兵的。最早的作用是对了对付步军,概因那个年代的步兵基本是光着脚在作战,后面倒是有穿上靴子,但是士兵不是贵族,十个里面有一个能穿布料鞋就算富有了,基本是穿草鞋,也就是韧屐。

除非是穿有铁板垫底的现代战靴,不然无论是穿草鞋、布鞋、皮鞋那都是被蒺藜刺捅穿的命运,华族列国的军队,他们在设立营盘的时候都会在某些部位设立什么“死门”,不是挖陷阱就是撒蒺藜刺,更夸张的还有挖出复杂的壕沟,所以经常能听见谁谁谁的哪个将领摆下了什么“三才阵”营地,又是“死门”又是“生门”的,听上去就是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将风范。

非常有趣的是什么,是在秦末之后的朝代里,一些不明所以的将领以为“先驱前辈”们是摆下什么什么的阵形,然后搞出莫名其妙的战阵出来。

我的老天爷哟,上古先秦的摆阵是一种阵势没错,但是有“死门”和“生门”的阵形是一种固定的阵形,铁定是用在设立营盘上面,毕竟铁蒺藜没有腿不会自己跑,壕沟、陷阱挖下去也就固定了,后世搞出什么满是陷阱的“生门”“死门”阵势是想干嘛?

要知道每一支军队除非是守城战或是野外营盘防御战,不然打起来军队肯定是要移动的,那么撒出铁蒺藜、挖陷阱之类的一点用处都没有,不但对战争没有什么服务价值,反而还会限制自己的移动方位和机动性。真要在野战中设立那个什么玩意的“生门”和“死门”那绝对是嫌弃自己败得不够惨、死得不够快。

(画外音:荣誉每次看电影、电视剧、小说,看见有军队在野战搞出这一套玩意就笑个不停。完全停不下来的节奏。)

西岸吕哲军退到第二条防线,周敢命人一数人头,营中能战的士卒竟是只剩下八百不到,他苦着脸对唐杰说:“校尉,要不您接手吧,职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打了。”

开什么玩笑!唐杰是虚弱状态,脑子不是那么灵光怎么指挥作战。再则,吕哲军可不是散漫的军队,他们的军纪不允许没有得到主将的认可之前随意的调动各自的职位。要是唐杰想要再次接手智慧,那就需要派人到后面取得主将周文的同意,然后再一次转交令牌。

很僵硬很没有灵活性对不对?但这就是正规军和杂牌军的区别,一切讲求的就是流程和规则,即是“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语。军队之所以是军队,那就是因为有一套严格的军律和规矩在维持和约束着

(115wx)•(org)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