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大唐新秩序

第一卷 燕赵多悲歌 第十章 西京变(十)

大唐新秩序 八宝饭 1198 12-01 12:11

为首的一派认为朝贡已经没有意义, 大唐已露将亡之兆, 渤海却无覆灭之忧,朱大相以为,渤海人今后应当‘自主国事’,不必再向大唐朝贡,更不必每任国主都等待大唐册封。”

渤海国循唐制,设三省六部,三省即政台省、宣诏省、中台省,分别对应大唐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六部为忠部、仁部、义部、智部、礼部、信部,也就是大唐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政堂省管理行政、司法、领典百司,统领六部,职权最重,其主官名为大内相。宣诏省主官和中台省主官分别为左相和右相,三相之中,以大内相为尊,是为百官之首。

高尧义口中的朱大相就是大内相朱承明,他的官位相当于大唐武德年间的李世民,李世民当时的官职就是尚令。

“另一派则以鸿胪寺卿、王弟大封裔为首,大鸿胪认为,无论大唐是否将亡,渤海国都应向中原称臣。中原地大物博,人丁众多,传承绵延,底蕴深厚,不管将来谁做了中原之主,都是天下公认的共主,渤海国任何时候都回避不了接受中原节制和管辖的问题。只要大唐存在一天,渤海国就要向大唐朝贡一天,如果大唐李氏真的亡了,那么渤海国就像下一个中原之主臣服。

我们的祖上是靺鞨人,靺鞨人与关外各族一样,无论何朝何代都是认中原为主的,哪怕是草原上崛起一时的匈奴、鲜卑、突厥、吐谷浑,最终都接受了中原的册封,就连现在强盛起来的契丹,不也一样么?而且大鸿胪还认为,渤海人两百年来已经习惯了说汉言,写汉字,我们学到了中原的官制、军事、手艺、学识,就连我们的国名,都是大唐赐封的,如果我们变了,渤海还能叫渤海么?渤海人还是渤海人么?”

高明博是深以自己大唐官员的身份自豪的,如今听了父亲转述大封裔的言语,不禁抚掌道:“说得好!如果我们变了,我们就不是渤海人了!”

高尧义苦笑道:“可惜有些人对此并不认同,至少朱大相就不这么认为,他不想只做一个藩国的国相,他想成为可与大唐政事堂诸公分庭抗礼的宰相。”

高明博问道:“王上怎么说?”

高尧义摇头:“王上不理政事多年了,他虽然偏向于认同大鸿胪,但却不愿操这份闲心,事实上宣王大仁秀之后,咱们渤海国政务不都是操于大相之手么?所以朱大相如今占了上风……”

高尧义所说的事情,便是渤海国如今的“朝贡之争”,即渤海国内部关于是否继续向大唐朝贡的争议问题。引发朝贡之争的,表面上是朝贡是否能够继续获利的问题,实则是渤海是否脱离大唐的问题。

大唐太平之时,诸藩争相朝贡的意图有很多方面,除了获得大唐册封之外,获利是个关键因素。藩属国携带本国特产敬献天子,往往能获得天子厚赏,有的时候,这种厚赏几乎相当于其敬献的十倍还不止!

可现在大唐衰落了,天子连自家屋宇都没有钱修,怎么可能厚赏得起?所以这些年来,朝贡基本上是赔钱的买卖,越来越多的藩属已经以道路不靖为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