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大唐新秩序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大唐新秩序 八宝饭 1197 12-01 12:11

无论朱全忠被后世如何诟病,说他怎么怎么残暴。怎么怎么悖逆,但他有很多开创性的治策思想,都为后世所效仿,“文人领军”便是其中之一。

囿于这个时代的特殊形势,朱全忠做不到真正的“文人领军”,但他却看到了武人当国所带来的永无休止的背叛,他深深明白,要想让自己的根基立得长久,让自己的权势能够延续子孙,就必须抑制这种现象。

虽然同为藩镇,但朱全忠却不像其他藩镇一样,只是将文人幕僚看做简单的“策士”,而是赋予他们真正的大权。在朱全忠的治下,敬翔、李振、裴迪之辈都获得了真正的权力,并且朱全忠对他们的倚重甚至超过麾下的武将,文官们、尤其是敬翔之类的顶级文官们,甚至在地位上隐隐凌驾于武将之上。

朱全忠征伐河东、凤翔,他最倚重的是李振,镇守腹地,则依靠裴迪,而对敬翔的信任,更是远超其余,他甚至让敬翔顶替自己走后整个宣武地盘上的权力空白,给予敬翔“假节度”的职权。

正是依靠对文官的大力使用,宣武军才能够坐稳中原之地,藩镇的组织能力远超同辈,军力抽调、辎重供给上傲视群雄。

在李诚中穿越来的那个时空,这样的思想为宋太祖所借鉴并发扬光大,文人领军成为宋代主流。当然,宋太祖的爷爷被卢龙军干掉了,李诚中并不清楚这一点,所以听说赵挺和赵敬身死之后表现得相当淡定。

因此,裴迪是有权力在特殊状态下调兵的,朱友宁、葛从周等人接到调兵令后也凛然遵从。朱友宁率万人从晋州战场上紧急撤离,葛从周也带兵从河中战场回援。

朱全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裴迪的报告,所以他耽误了一些时间处理撤军事宜。在晋州方向,他下令宣武军脱离战场,回防京畿和陕州;在河中方向,他下令宣武军南撤,护住洛阳、汴州,又追补了军令,让朱友宁为统兵大将,整合沿路所有军力,东征缁青。

至此,虽然挟制天子的目的终于实现,但消灭河东的战略却彻底宣告失败。

准备好这些工作后,朱全忠才正式奉天子回銮长安。因为洛阳的宫室还没修好,所以朱全忠没有开始迁都,让天子暂且留驻长安。他本人则在长安呆了没多久,用铁血手腕帮助崔胤掌权后,再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态,向天子辞行了,他要赶回汴州主持大局。

临行前,朱全忠专门上书天子,要求天子替自己和李克用和解,他说:“克用于臣。本无嫌隙,皆为奸佞所馋。今奸佞已除,臣乞厚抚河东,重加恩遇,遣大臣抚慰,俾知臣意。”意思就是说,李克用和他本来没什么私人恩仇,都是小人在作祟,挑拨离间,现在小人都被除去了。请陛下对河东厚厚抚慰,赐予恩惠,并且派大臣前去河东宣示,表明臣的本意。”

这就有点睁眼说瞎话了,两人之间到底有没有私人恩仇,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当年朱全忠征讨秦宗权的时候,兵败被困,于是向李克用求助,李克用亲带五百骑兵援救朱全忠。真是“为了朋友,哪怕两肋插刀也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