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大唐新秩序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大唐新秩序 八宝饭 1197 12-01 12:11

人家刘鄩的干妈和干哥都在汴州,拦着刘鄩不让他去,这种事情王师范开不了口。

见自己身边的人都有降燕的倾向,王师范也知道大势已去。不过王师范也没有太过在意自家的权势,他自诩为儒生,时常与“儒友” 们谈论的都是大唐盛世的那些东西,对朝廷恢复一统还是比较向往的。燕王毕竟不同于梁王,燕王是皇室宗亲,向燕王投降也不违背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便干脆很痛快的表示了自己愿意接受中央领导的态度。

需要说明的是,王师范始终认为,自己归顺的应当是、而且只能是朝廷!

五月初一,李诚中前往泰山,与王师范会面。除了两边的重要臣属外,还有一个活跃于缁青、对王师范有深远影响的张濬在场。

说起张濬,此君可着实了不得,乃是一代名相。他最早发迹于僖宗年间,后受今上大用,官职最高时,曾拜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清河郡开国伯、食邑一千二百户、充河东行营诸道兵马招讨制置使。

生逢乱世,张濬也算得其所哉,因为他的儒学其实是不行的,如果是太平年间,绝对没有什么希望做上高官。但他极知变通,暗地里学习纵横之术,却由此成就了他的功业。

张濬一生做过两件最有影响力的事情,其一是统领朝廷最后一支可战的兵马,征讨河东,结果朝廷战败,自此后再无可用之兵,他本人也因此致仕。致仕后,张濬并没有闲着,始终东奔西走,致力于游说天下藩镇效忠朝廷,说服王敬武、王师范父子效忠朝廷便是他做的第二件大事,他也因此被王师范所推崇,简直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李诚中曾经和这位天下知名的致仕宰相接触过几次,在他看来,张濬爱自己更甚于朝廷,举着中枢大义的名分,其实是为自己图谋权势。张濬最早投入大太监杨复恭帐下,为杨复恭所举荐,这才走上了仕途。杨复恭失势后,他立刻倒向了田令孜。后来杨复恭重新掌权,将他罢黜,他便又投靠了今上。

这样一个人,李诚中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但此人的审时度势之能,却也正合李诚中的需要。李诚中确实感到身边缺少一个有号召力、有影响力的朝廷重臣为自己张目——在河北官员中,冯道和韩延徽年岁太小,资历都太浅了。

事实上,被王师范毕恭毕敬请来作中人的张濬,早已心有所属。天复二年的时候,李诚中帮助缁青抵御宣武,那时候就和张濬有过接触,随着私底下来往越来越密切,张濬便逐渐对这位李唐宗室“倾心” ,开始向李诚中“押注”。

有这位在一旁陪着,泰山之会自然一帆风顺。王师范几乎全盘接受了李诚中的条件,但他也有一个要求:他只接受朝廷的命令。这个要求并不难,等于是给王师范加一块遮羞布,所以李诚中也立刻答允了下来。

李诚中想要的不是简单的“臣服”,那种明面上向他低头,表示愿意听命行事,但实际上仍旧割据的臣服,对于李诚中来说毫无意义。

实际上光化年间之前,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