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大唐杨国舅

第二一四章 两大文豪

大唐杨国舅 天子 1411 06-02 08:18

找他而耽搁要事,还不如等见过张九龄,为接下来参加科举扫平阻碍,只管让何五六和王籍差遣人手去找李白这位大文豪便可。(115wx)•(org)

……

༄天子的作品《大唐杨国舅》最新章节由?[115文♀学]?全网首发更新,域名[(115wx.org)]༄『来[115文♀学]♀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115wx)•(org)

……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几百年前做的好坏,没那么多人猜;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至少我还能写写诗来澎湃,逗逗女孩;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创作也能到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

杨云嘴里哼着莫名的小调,跟随张英器往内院走。

张英器好奇杨云为何对刚才那个李太白如此在意,但杨云借口是“故友”给搪塞过去,张英器自然想不通,既是故友怎会相见不认识?而且以杨云的年岁,故友能故到什么程度?想来不是实话。

这会儿听到杨云嘴里哼的俚语小调,越发地迷惑了。

张英器把杨云带到中庭的宴客厅,借口前去通传张九龄,便先离开。

张九龄忙于朝事,此时尚未从洛阳皇宫回来。

等其回府时已是半个时辰后,张英器将府门前发生的事告知自己的祖父,并引导张九龄来见杨云。

杨云终于见到这位在唐朝政坛和文坛都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宰相,开元盛世最后一位贤相。

张九龄穿着身紫色官袍,精神矍铄,走起路来步伐矫健,眉宇之间神采飞扬。

张九龄的仪态自然是没得说,据说为了保持整洁端庄,他有一个很有创意的发明。

唐朝大臣们上朝,都要带笏板,这是臣子上殿面见皇帝的必备工具,或提前写上想向皇帝汇报的话,或用来随时记录皇帝的指示。

而文武大臣们出门上马或者乘坐马车,都是把笏板往腰里一别,跟乡野村夫插烟袋一样。张九龄觉得如此装束大煞风景,便命人做了一个精致的护囊,每次上朝,都把笏板装进护囊里,然后让仆人捧在手里在后边跟随,他只管昂首挺胸地走路,再也不必为这个多余的东西放哪儿而发愁。

由此,护囊一下子风行起来,成为一种风尚。

面对这么个老帅哥,谁不喜欢?当今皇帝也不例外,每天上朝看到张九龄“风威秀整”,气质异于他人,便对左右叹道:“朕每次见到张相,都感到精气神为之一振”。后来每次大臣向他推荐丞相人选,他都会下意识地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俨然,张九龄已成为朝廷选拔丞相的一面镜子。

“晚辈杨云,见过张令公。”

杨云见到仪表堂堂的张九龄,上前毕恭毕敬地行礼。

张九龄轻轻点头,一抬手示意让杨云到厅内说话,然后径直走到主座的位置坐下。张英器紧随其后,侍立在地席旁。

张九龄见杨云到了近前却不入地席,立即出言提醒:“尔随意便可。”

以杨云的身份,肯定不能跟张九龄这样的当朝宰相同坐,这涉及到礼数尊卑等一系列问题。

但既然张九龄不见外,杨云不好推辞,便上了地席,然后在客位跪坐下来,但并未与张九龄相向而坐,目光也没有跟张

(115wx)•(org)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