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高衙内新传

第四十九章

高衙内新传 斩空 1201 01-01 06:37

所俘虏地部民编为猛安很短时间内就能让这些新部民具有与完颜部自己相同的强悍战斗力其效率堪比解放战争**军对俘虏兵的转化政策委实叫人称奇。若不是走不开高强还真想深入到女真当中去好好了解一下这些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地女真人到底是怎样给别人洗脑的。

好在如今有马扩北上看来这个武举落第的贡士也开始进入角色了单是这份敢于深入北地战场的勇气就不狂了高强看好他。

北地的事态正如预料地那样展高强也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目前的事情上来了。话说去年因为招安良善朝廷向大通钱庄量借了一百万贯作为军费定息一分。这批公债到了高强手里并没有向各处钱庄去摊销而是交由许贯忠在京城交易所中逐步出售。

在公债上市之初其价格走势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十五个交易日才成交三万多贯价格一路跌到七十几贯一手(一手百贯面值)。看着这样的报表高强也只能摇头苦笑他倒不是赔不起这点钱而是公债代表着朝廷地商业信用在这时代投资渠道极度缺乏地情况下公债还是如此地不坚挺足见大宋朝廷的商业信用已经差到什么程度了。就凭这样的信用状况也就难怪朝廷以往地种种理财举措不招人待见了。

事以至此高强索性打定了就赔上一百万贯地心理谁备大不了明年再借给朝廷一百一十万贯填上这个窟窿就是里外里不过是赔点利息钱。然而许贯忠却提出来一个举措将这批公债拿出一部分来往各地的钱庄进行销售并不附加任何摊消份额只是要求他们尽力让更多的人知晓这公债的由来。按照许贯忠地话说就算是赔钱赚吆喝咱们这吆喝也得赚的响亮一些。

高强自然无可无不可。哪知这公债传播范围一广立刻就有商人觉了其中的好处。在大宋一朝耕地的价格是与日俱增一来是人口日繁耕地紧张二来是国民财富缺少稳安的投资方式为了避免财富的贬值买地几乎是唯一的选择。然而地主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大宋的两税都是以田地为基础如果一个人的地多了列为上户身至是保正、甲长其负担地衡役税赋几乎是翻着倍往上涨。除非是官户才能豁免赋税衡役。可是那些经商致富者又不是官宦世家。靠进纳钱粮买官的话价格贵不说这机会也不是时时都有地这官户资格哪里那么好弄到手?

但这公债在大通钱庄一行敏锐的商人立刻现这是一个不亚于土地的投资渠道他们和大通打了几年交道。知道这钱庄靠的就是信用支撑倘若一件事坏了信用。就会对大通造成极大的打击。买地会增加税赋负担藏钱则担心物价上涨造成钱的贬值。而公债如果有大通地信用作担保的话则完全没有以上地顾虑。显得那么理想。

于是乎就形成了这么一种情况。各地的商人和大通地当地掌推们串通好了联络那些有钱不知往哪里投的地主商贾。表面上走向当地地钱庄申购公债其实却由商人代表兼狸忻鞋京城交易所。以远低于面值地市场价购买公债。就算要向交易所和黄马甲们缴纳些手续费中间也大有赚头而当地的买家们也有不少人乐意接受这些价格低于面值地公债。

当高强得知这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