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玄幻奇幻 官居一品

第五一五章 俭以养德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师 1373 02-08 04:07

实有几百年后的记忆,对不对?(115wx)•(org)”

“呃……ˇ([115+文学])ˇ『来[115+文学]+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115wx)•(org)” 李贽张着嘴巴,心说天还没黑呢,怎么就开讲鬼故事了?转念一想,便轻声道:“大人的意思是,我的言论太匪夷所思,不像这个时代的人么?”

“可以这么说。”沈默点点头道。

“我也知道自己有些离经叛道,”李贽挠头笑笑道:“但我更不能背叛自己的内心,我是那样想的,就得那样说出来。”说着也浸入回忆的河流道“老人都说。一样米养百样人,我也许就是第一百零一样的,从小想问题就跟人家不一样,记得十几岁时,跟着先生学论语,‘樊迟请学稼’一章……”

天下的读书人都知道‘樊迟问稼’的典故,出自《论语—子路篇》。简单说来就是,孔子的学生樊迟,兴趣迥异常人,向老夫子求教如何种庄稼,子便曰:‘吾不如老农。’过两天樊迟又求教如何打理菜园子,子又曰:‘吾不如老圃。’

接连两次下不来台,孔子有些恼了,等樊迟出去。便对学生道:“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焉用稼?”滔滔不绝骂了半晌,但大都是车轱辘话,提炼一下中心思想是:‘樊大胡子真是个小人!我那么多本事你都不学不问,偏去问什么种地种菜,那是泥腿子们干的活,我们读书人管它去球!’

这一段典故沈默自然烂熟于胸,但从来没想过有什么不妥,顶多就是鄙视一下孔夫子,喜欢背后说人坏话的毛病。

他虽然思想另类,但言行从来都是循规蹈矩的,更不会把观点变成白纸黑字。可李贽不,他非但写了,还深挖了樊迟为什么会关注三农问题。结果真让他从《论语-微子篇》中找到了,原来孔夫子带弟子们周游列国时。结果不知怎地,学生们把老师给弄丢了。大家很着急,子路就问路边一个扛着锄的老农,向他打听自己老师的下落。

谁知那时候人都很有个性,老农民竟嘲讽孔子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也能算老师?”说着继续在地里干活。子路很晕,便施礼要离开,却被老头叫回来,带回家去杀鸡置酒,招待一番,第二天才上路。

找到孔子后,子路把事情经过告诉孔子,孔子感觉很不爽,却也只能自我安慰道:‘那老头是个隐士啊!’又‘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为什么又让他回去呢?据李贽分析,孔夫子因为跟学生们失散了一天一夜,加之自理能力极差,这会儿已经是前胸贴肚皮了。你们是吃饱喝足了,就不管为师了?还不回去给我化些斋饭回来?

结果人家已经搬家了。

因为一路上比这倒霉的事儿多了去了,所以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事后大家也就搁在脑后。但樊迟除了胡须浓密外,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憨实,他就记住那老丈的话了。后来整天琢磨,觉着说的蛮有道理,便去跟夫子请教,结果孔子以为这小子是故意旧事重提,自然十分的不爽,便骂之而后快。

于是,当时年仅十二岁的李贽,得出一个结论——孔夫子心胸狭隘!

他说,为什么人家外人批评你,你还夸人家是

(115wx)•(org)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