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过河卒

第八十九章 顺天

过河卒 莫问江湖 1194 05-29 03:31

后, 太平道终于不用纠结了, 大大方方地放手,与全真道达成了妥协。

这些年来,三道争斗越发激烈,其共识也越来越少,不过有一点共识是不可动摇的,那便是一致对外。

大玄朝廷素有下道门之称,前身是北道门,还能说是自己人。可婆罗洲和凤麟洲如何都算不上自己人。

说句不那么正确、不那么道德的话,虽然道门一直鼓吹平等,但实际上所有人都明白,从来都不存在真正的平等。

大魏末年的时候,天灾人祸,饥荒遍地,饿殍遍野。二百年过去,按照无三百年之国运的规律,大玄朝廷应该已经陷入颓势才对。可事实正好相反,大玄朝廷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鼎盛状态之中。

这其中固然有道门的原因,不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帝京和玉京相互制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高层内部的腐化堕落问题。不过更关键的原因还是道门和大玄解决了最为关键的人地矛盾。

所谓的朝代兴衰之理,每个朝代发展到最后,人多地少,土地兼并,土地养不活这么多人口,必然爆发一场大乱,削减人口,重新分配土地,然后又是一个太平盛世。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无非开源和节流两条路。

开源,便是对外征伐,开疆拓土,不过此举有一个弊端,若是国土太广太大,朝廷鞭长莫及,容易导致边陲地方割据自立,脱离朝廷掌控,这是许多王朝不愿意看到的,而且王朝一旦衰弱,这些土地也很容易失去,中原的一十九州已经差不多是极限。

节流便是对内整肃吏治,推行新政,抑止土地兼并,此举也有弊端,便是触及各级权贵的利益,无一不恨,故而步履维艰,稍有不慎便遭反噬,轻则被打翻在地,黯然退场,重则身死族灭,遗臭万年。

在节流方面,道门和大玄的二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问题。开源方面,道门的确做到了开疆拓土。

不过其根本原因还是生产力的发展。飞舟的出现,解决了疆域过大鞭长莫及的问题。农事技术的提高,能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海贸的兴盛,使得传统土地贵族没落,间接地缓和了土地兼并。

简而言之,中原的矛盾并没有消失,而是被转移了。

不管道门愿不愿意,也不管道门如何强调平等,事实上都是分出了高下之别。道士是一等人,官吏是第二等人,中原百姓是第三等人,然后是婆罗洲、凤麟洲等地的土著是第四等人。

道门不会像西洋人那样把其他人打为奴隶,这是海盗的行为,太下作了,不符合东方的道德。

不过在具体分工上,的确是分出了高下。道士们不事生产,负责管理和分配,得到的最多。官吏、商人、士绅负责执行,得到的次多。中原的平民们从事生产,不过负责较为高端的工艺,能够保证衣食无忧,有一分体面,能供养孩子脱产读书,可以通过读书实现位置跃升,勉强算是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中原之外的普通百姓,只能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活计,卖死力气,付出最多,得到最少,孩子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