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汉风1276

734章仇恨之火

汉风1276 猫跳 979 12-20 02:46

中世纪封建制度之下。从国王、公爵一直到骑士层层分封,保加利亚贵族会从一数到数字七就沾沾自喜;当阿拉伯帝国哈里大搞政教合一,神棍和狂信徒充当国家大臣的时候,中华的科举考试无疑是最先进的选任制度。

“朝为田含郎,暮登天子堂”英雄不论出身,只要学识高能力强就能通过这一体系向上流动,相对同时代的欧洲和阿拉伯世界,无疑这是一介。富有活力的先进制度。

只是后来的明清,尤其是后者那个通古斯野猪皮窃据神州之后大搞文字狱的年代,僵化的八股文才像死魂灵一样占据了科举制度的外壳,成为束缚思想的狂抬。

唐朝有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科、进士、明法、算学、书学等科,尤重诗赋;宋朝重策论;而大汉开文艺、技工、军事、经义、历史、算学等科,各科并重。并不专以诗赋或者经史为重,便是借着科举制度的外壳,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这套制度已在中原地区行之有效。而尤其受到读书人的欢迎,就连某些保守的旧儒门徒也无话可说,原因很简单:

以前大宋朝只有进士科和武举,也就是文武二途,还是几年一次(南宋末期受战争影响不固定)。现在大汉新征服地区庞大,政权机构又破天荒下派到了乡镇一级。官员的缺口很大,于是开了七八门科举,每一科都可以考进士,还每一年都考,甚而恩科特科频繁,一次就要考出七八个状元几百个进士外加举人秀才无数,岂不是机会多多人人有份?读书人都盛赞楚风县恩浩荡啊!

但对于阿拉伯人来说,科举制度是完全陌生的,整个中东地区也只有那些从海上丝绸之路去过中国的商人有所耳闻,不过他们是只关心赚钱的商人,又因为身份问题和故宋的科举完全无缘,当然不会有多么深入的了解,更不会把这方面的见闻在故乡大肆传播了。

所以,麦吉德说大汉只是虚言欺骗,宗教学生们就有些相信他的话。就连最急切的塔瓦赫里,也变的犹豫不定,怔怔的瞧着那张恩科榜文。似要看出朵花儿来。

此时,哈辛已经打着仪仗,在众人簇拥下从西南角进入了广场,而东南角又传来一阵骚动。

麦吉德朝那个方向只看了一下,这位伊玛目大人的眼睛就变得血红。看上去要吃人似的。

因为那儿出现的,乃是全体阿拉伯人恨不得寝其皮食其肉饮其血的小撒旦易不利斯侵夺”他们土地,在阿拉伯人眼皮子底下建立新以色列王国的犹太人,亚伯拉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