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汉祚高门

0847 教化万众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1199 10-16 09:12

言, 或许会觉得遭受侮辱, 但山遐在听到这番话后,反而颇生知己之感,感慨道:“虚行于世几十载,长恨人不能知。与都督相见日短,但却知我颇深,识人之明,诚非虚言。身负重用,不敢狂言,惟求尽力,必使镇治清明如洗!”

讲到这里,他本来还想再劝告沈哲子几句,不过又想到早前所受讥言,满腹牢骚便按捺下来,转而又对沈哲子说道:“既受所命,请乞二三佐吏引我入乡,稍作审辨巡察,来日执事才可持正于怀,不失偏颇。”

对于山遐这种雷厉风行的风格,沈哲子倒是比较欣赏。而且他与此人也确实没有什么私谊可论,于是当即便挑选十多名书吏佐员跟随山遐入乡巡察。不过他倒是没有给山遐便宜行事的权力,凡有所见,只录得失,不可私自处置。

毕竟,就算是要整顿吏治,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让镇中感受到这种肃杀的气氛,如果还有人要怙恶不悛,那时候自有山遐派上用场的机会。

除了山遐之外,沈哲子随后又任命太原王述为治中从事。王述是一个长处不明显,也没有太大短板的人,治中居中任事,掌管各曹文书,辅佐杜赫管理镇中一应政务,正宜其选。

另有比较重要的任命便是江虨出任督学从事,刘超的儿子刘讷则任作劝学从事。这两个职事都颇有一点三国割据时期的风格,并非汉、晋旧制本有的职位,用在礼乐崩驰、思想不能统一的年代,言则督学、劝学,实则就是统一治下庶民的思想,宣传一些有益于自己的理念和主张。

由于镇中不同于江东,在籍之民众多,生产、生活都能纳于组织,所以很多事情做起来都十分方便。在开蒙进学方面,沈哲子也有一个很庞大的计划,打算镇中普立蒙学,除了扫盲识字以外,还要传授一些技术之类,当然思想教育也必须都要跟上。

这一个计划,看似宏大,实际做起来的话,并不困难。眼下镇中年十四为中男,十六则就算作成丁,中男以前并不归于徭役赋税之列,换言之并不组织十四岁以下的进行生产劳作。

如果是原本各家农户私耕,那么肯定是凡有少力俱都要投入耕作生产,哪怕满箱经史典籍俱都摆在他们面前,肯定也没有心思去学。但是如今镇内籍民多入屯垦等集中劳作,按劳配给,中男以前既不组织生产,也不记载劳用,即便是参与劳作也只是帮一帮自家大人,但分配口粮的时候,仍作半数。

各屯分立蒙学,拨付一定钱粮,进行为时一到两年的开蒙教育,而后再考业甄选,优者进,劣者退。基本上三四年之内,便可以涌现出一批基层人才,只要具备了一定基础,未来便可以逐次扩大规模。即便最开始的几年里是纯投入无产出,但想到未来深入底层的组织构架和节约的行政成本,完全值得去做。

至于这教育计划所需要的教员人才,眼下也有所选择。早年沈家术堂已经培养出一批此类的人才,正可以拉过江北来投入使用。说到底,沈哲子所需要的并不是什么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而是有一定识字率、一定组织能力以及一定生产技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