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汉祚高门

0888 不留活口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1196 10-16 09:12

没有什么虐尸泄愤的痕迹,甚至就连尸体上披挂的甲胄与随身携带的兵戈都基本保存良好。

如此姿态,一方面自然是示好或者说麻痹淮南军,另一方面也是不乏示威的意味,表示陈光在面对淮南军的时候不只不乏战意,战力也极为出色。

此举自然令得大营中淮南军上下激愤无比,负责前去接收尸体的淮南军将士几乎目眦尽裂,险些要寸剐了这个高熙。

不过沈哲子在营中,自然不会纵容将士们为此毫无意义的泄愤之举,甚至为了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会面氛围而令诸将暂退,以期能够通过高熙来了解更多陈光部众眼下的心态和感想。

在淮南军营地中直接被沈哲子召见,这个高熙显然有些意外,毕竟沈哲子的行程就算不刻意隐瞒,也绝不会张扬到人尽皆知。

稍作错愕之后,高熙郑重上前礼拜沈哲子,同时不免好奇打量这个较之自己要年轻得多但却早已经位列方伯之尊、乃至于决定他们陈留人众生死祸福的年轻人,不过语调也并未因此而稍显怠慢:“陈留陋士高熙,拜见淮南沈都督。陈公遣用之事,不知沈都督于此巡察,因有礼慢,还望沈都督勿罪。”

“高君不必多礼,陈光诚然有罪,但也绝不是区区傲慢之类。如今两方并非良态,高君也就不必过执虚礼,不妨直道来意。”

沈哲子示意帐内亲兵将高熙引入席内,继而便指着对方对旁席中江虨笑语道:“思玄知或不知,这一位高君也是你圉城桑梓乡友,其先人便是故魏良臣、侍君元老高元公高太尉。”

所谓高元公便是曹魏旧臣高柔,如果将曹操也算在其中,可以说是曹魏六朝元老,活到了九十多岁,一直等到魏末帝曹奂时期才去世,比晋宣帝司马懿还要能熬得多,从小吏一直熬到了官居太尉,也算是三国年代一个排得上号的老人瑞。

圉城高氏也是陈留郡中旧誉颇盛的一个门户,但是到了高柔的孙子辈高韬,因为参与诛杀东海王司马越,结果事败伏诛而彻底见恶于越府。所以这个高氏自然也就没有跟随南渡,而是留在了陈留乡土之中。

其家虽然并未再有名著当时的出色人物,但乡土根基却是不浅,比如圉城附近的高氏陂以及陂泽中被淮南军所占据的高氏堡,便是以这个高家姓氏而命名。这个陈留高氏,也是陈光在陈留郡中主要的支持者。

江虨本身就是圉城人,对于这个同乡望宗本就不陌生。听到沈哲子笑语,他便不乏感慨道:“家中父执与高君先人不乏交谊,幼来便有所闻,可惜如今世道残乱,乡情久远,通家之好竟然见面不识,实在令人神伤。”

那高熙听到这话后,忍不住多看了江虨几眼,陈留消息自然不如淮南那么通达,况且淮南都督府属官众多,江虨又是久在淮南宣教,因此这高熙也不能通过江虨的表字而猜出其人身份。

但听到对方这么说,他便也随口顺着话语敷衍几句,顺便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毕竟此前虽然早有腹案,可是不知沈哲子居然亲临此处,此前所准备的许多说辞便不好在沈哲子面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