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将血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殿议

将血 河边草 1186 12-14 08:45

他在河东宣抚使府,还是随军到草原,却还是能得到这人在一定程度上的信任和倚重。

多年的经历告诉他,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品性,也可以称之为度量,能够忍受厌恶的人在身边任职,却又从不放纵那些心腹。

古之枭雄,莫不如此。

但据他这些年对大秦内外的了解。却也深深体会到,大秦皇权旁落的可能极微。

皇权稳固。君明臣贤,将士用命,这一切无疑都是王朝定鼎之兆。

所以,他终于结束了草原行程,来到了大秦京师长安。

若赵石有权臣之相,他必然会先到晋国公府,但现在,他却在皇宫之中逗留,由此可见他的选择了。

如果说之前他还有些沾沾自喜的话,那么等他见到赵石来到,心里便只剩下了忐忑。

他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只是担心,为大将军赵石所忌。

至于西辽之事,他认为,契丹人如此虚弱,正该趁机用兵,而非是给其以喘息之机,更不能帮助其攻伐花勒子模。

那样的话,大秦无异于在扶植又一个党项,因距离遥远,若任其坐大,大秦西北,将永无宁日。

但他也知道,别看这两日里他多受礼遇,但大秦皇帝陛下。。。。。。可不是什么庸碌之君,春风化雨之时,可以让你感激涕零,效死以报。

雷霆震怒之际,不定就让你生死两难。

所以,他断不会以为,在这样的军国大事上,有插话的机会。

而且,他也知道,大秦志在天下,什么是天下,没有中原沃土,怎能称得上天下?

大秦欲要定鼎中原,那么在外事上,会如何选择,他觉得应该没有什么意外才对,就像这些大秦重臣,对于西辽称臣之议,都持着同意的态度,分歧只在于,得到多少好处而已。。。。。。。

议论良久,殿中文武皆无不耐,都在试图说服皇帝陛下,这样的争执,这两年在文武当中,已经很是常见,连他们自己都没觉出什么不妥,据理力争之余,还都暗自拿捏着分寸。。。。。。。。

李之问到底初来,听着听着,就有点心惊肉跳的感觉,他甚至对皇帝陛下的权威,又有了些怀疑,臣下在君王面前各执己见,争吵不休,这可不是一位贤明的帝王所应有的威严。。。。。。。

不过,当殿中终于有了点火药味的时候,皇帝陛下摆了摆手,殿中立即安静了下来。

只听皇帝陛下道:“晋国公的病,应该好的差不多了吧?”

这句话出口,别说几位文臣,便是张承等人,心里也都有些幸灾乐祸。

早朝你不上,枢密院你也不来,却到国武监那里躲着,嗯,应该时常还会去公主府享享温柔滋味儿,这病。。。。。。要是搁在咱们身上,自家也不妨病的重一些,长久一点。

赵石这里,一边暗骂着皇帝陛下不是东西,一边拱手,“多谢陛下垂问,微臣的身体好多了,正想明日早朝就去站班,没想到陛下今日传召,这病也只能早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