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家天下

第二十五章:山居故事

家天下 易与容 1772 01-17 05:26

, 农夫一把拉住他的手, 急切道:“来来来,进我书房说话!”

此人似乎住在山里寂寞得久了,一遇上能谈古论今的客人,急得不能稍待。徐简心中好笑,正要带上清思,农夫一瞪眼道:“咱们谈男人的事,让女人走开!”

徐简只得吩咐清思道:“你去帮帮厨,在灶下烧个火。”

清思温顺的答应,脚步快捷的走向厨房。没一会儿,厨下就传出两个女人欢笑细语的声音。

农夫满意的点头道:“男人做男人的事,女人做女人的事,这世界才和谐嘛!”

徐简呵呵一笑道:“所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前辈是否尊奉礼教?”

农夫点点头,又摇摇头:“礼教这玩意嘛,关起门来玩玩倒是无妨。但若推广到全天下,硬要将不相干的一堆人按家庭伦理方式来组织,这不是操蛋嘛!小兄弟只消看我离群索居的样子,就知道我跟儒教信徒不是一伙啦!”

两人边谈边走,很快进了书房。徐简细心观察,发现书房宽大明亮,地下还铺了打磨上漆的木板,弄得一尘不染,进入时需要换上干净的木屐。

环视着四架满满的图书,徐简惊奇道:“前辈这是真正的‘耕读’啊,晚辈佩服之至!”

历来儒生的所谓“耕读”,哪有真正下地的!无非是亲自督促下人耕种。诸葛亮所谓“躬耕于南阳”,假如真是天天劳动,身板也不会坏到被“死蚂蚁”(司马懿)的一点烂招数给拖垮。

农夫大有得色,拈须笑道:“举世溷浊,我独清白做人。吃自己种的米麦,喝自己酿的浊醪。白天耕田劳作,夜晚燃灯读书。兴致来时或登高舒啸,或看云赋诗。如此消磨一辈子,才配得上‘云淡风轻,不染尘俗’这八个字!”

本以为徐简必定会赞赏。哪知徐少怪眼一翻,出言反对道:“前辈的这种生活,好是好,但其中有个很大的问题!”

“什么问题?”农夫连忙追问。

“很简单,那就是一个‘资格问题’!”徐简冷然一笑,“当今天下,人口已超过四万万。这四万万人,穷的穷,富的富,贵的贵,贱的贱,但总的说起来,如果能象前辈这样,有一块地,自耕自收,没官府欺压,没税收,没劳役,四万万人中,总有三万万以上会觉得象活在天堂里。换句浅白的话,那就是前辈这种境界,看似清寒朴素,其实对绝大多数华夏子民而言,却是过于奢侈,根本消费不起!”

“俗,你这人忒三俗!”农夫清白自赏的雅致被徐简以极度现实的语气打断,气得他又是吹胡子又是瞪眼睛。但过了一阵,农夫又笑了起来,“老弟有这种见解,也算是一号人物。那么以你之见,你又能给四万万华夏子民安排怎样一种生活?”

“每个人的生活都要自己安排!”徐简断然答复,“我能够提供给所有人的,最多只能是一种‘自由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和一个‘对所有人公平,并且能够通过合理程序做适度修正’的规则。”

农夫顿时眼中一亮,连连点头道:“好,好,挺有想法。但老夫也有问题。首先,你怎么保证规则对所有人公平?”

徐简轻松一笑:“这个简单啊,不给予任何人或任何团体特*权不就行了!”

“不然,不然!”农夫连连摇头,“每个人生下来就有差异。有的人身强体壮,有的人体弱多病。有人的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有人的愚钝,半天记不住两个字。所以即使规则公平,一样会导致不公平的结果。

就拿科举来做比方。隋文帝创科举,本为消解门阀势力。但这种形式公平的制度,实践起来一样弊病丛生。到了前明,江浙一带地方富裕,文风鼎盛,历届都有许多人考中进士。这些人当了官,家境就更优越,即使完全不作弊,子孙后代的科举起点就比贫家子弟要强得太多。他们衣食无忧,有大量的书籍可以参考,有家中的科场前辈指点应试技巧,胜率已经很高。再加上有恩荫、纳捐这一类额外机会,他们就能世代富贵,稳稳踩在寒门子弟头上。这不正是‘规则公平,但结果不公平’的现实例子吗?”

徐简大笑道:“讲究‘结果公平’的是左*派。只讲‘起点平等,规则公正’而不在意结果是否公平的则是右*派。马马虎虎,我也可以归类为右……”

正讲到这里,外面清思喊道:“晚饭已经好了,有请王老爷徐公子入餐室用餐!”

农夫当即扬手道:“先吃饭,饭后再听徐公子高论!”

徐简也就收口,拱拱手道:“客随主便,王老爷先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