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其他类型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 59 章 恨不相逢未嫁之时

更是信手拈来。

对于这个时代的正常文人而言,小孩子的才华是其次,懂礼更重要。

“礼” 是“礼仪” “礼节”,不是陈标以为的“礼貌”。

因陈标身边的长辈,要么知道他的身份,要么是也不“懂礼”的大老粗武将,陈标根本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他能当着一众大儒的面把他的手臂当磨牙棒,大儒们还满脸宠溺地赞扬“标儿咬得好,该咬”。

现在陈标遇到第一个正常的文人,才看出陈标这个问题。

再者,罗本认为陈标有些浮躁,有些虚荣。

陈标这个年纪,即使是学识再渊博,又能多渊博?有这样好的天赋和条件,陈标应该潜心读书,而不是揽着许多俗事,炫耀自己的聪明。

若说当小先生的事,还可以用朱元璋当初麾下没文人来搪塞。现在有季先生坐镇,哪还需要陈标?

罗本打探城中消息时,听说陈家的神童标儿小小年纪就开始帮衬家中,甚至帮陈家家主处理流民。

家中庶务有长辈照看,陈标小小年纪就该认真读书。

罗本自己也是出自商人家庭,所以对这一点感触更深。

商人再有钱,也不如读书人地位高。陈标不缺钱,自己又有读书的天赋,还能接受季先生这样的大儒教导,为何不潜心读书,未来成就一番事业?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世间真理。罗本曾经也吃过苦,所以看到陈标如此浪费自己的天赋和条件,还不修礼不修心性,颇有些节俭的人看到有人用金银打水漂的焦躁。

季仁寿已经断定朱元璋不出意外绝对能当皇帝,张士诚一定会失败。

但他也知道,罗本和施耳都亲眼见过张士诚领着千余人追着十几万人砍的英雄时刻,张士诚是他们认定的明主。以两人的“忠君”思想,得遇真主后,或许可能失望退隐,但不会再选择其他人主公。

不过如果现在罗本和陈标结了善缘,将来即使不出仕,日子也会过得好一些,至少不会因为曾经是张士诚旧部而被清算。

所以季仁寿有意识地想拉进罗本和陈标的关系。

结果罗本各种嫌弃陈标,让季仁寿赶紧又隔开两人。

听了罗本对陈标的评价,季仁寿仔细回想了一下,一一驳回。

标儿人很好,很懂事,很勤学,贯中你只是不了解标儿。

罗本虚心听教,有一日问陈标抄写过几本经史子集。

陈标一头雾水:“没抄写过。”

我为什么要抄写经史子集?看过了就成了,我将来有老爹的开国功勋爵位继承,又不需要考科举。

罗本继续问道:“那你平时读书几个时辰?”

陈标仔细想了想,道:“一两个时辰?”

最近有点忙。不过他过目不忘,先记住,路途上的时候就闭眼在脑海中回想,还省眼睛。

罗本深呼吸,再次温和问道:“那你睡几个时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