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第四十七章 山村谍影(上)

豫西北军区军区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开始了秘密的调动主力部队,和各分区的地方部队。因为老潘下意识的谨慎小心,对于自己被袭击一事也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因此整个根据地上下都认为这不过是高级指挥员大比武后续的实弹演习的先期步骤,没有人多做联想……

※※※※

就在部队进行调动的同时,一份完整的关于豫西北地区土匪,及其他武装势力活动情况的报告就送到了老潘的手里————

……河南西北部地区的土匪虽然比不上那些个匪患十分严重的东北、湘西、广西等地,但是活动历史之悠久,人数之多,范围之光,老潘看了之后,用湖南话狠狠的骂了一句:“妈妈的鳖,咯么多!”

从清朝末年算起,这里就有各式各样的土匪在活动,清朝末年的那个著名的临汾火车大劫案,就是豫西北的这些绿林好汉们的杰作,日军大肆进攻的当口,**大踏步的后退,地方政权的崩溃,社会秩序的混乱,又给土匪造成了适宜的土壤。一时间豫西北的土匪活动之广,人数之众,危害之大,是历史上少见的。

什么“插天旗”“一声雷”“红枪陈”“草上飞”之类的土匪绺子,少的几十百把人,多的几百上千人,总数多达两万余人,和当日潘陈等人估计的万余人相距甚远,再加上高小林部占山为王之后,更是将这一地区的匪患推dao了顶峰。这些土匪一方面抢占地盘,一方面掠夺粮食和人口,地方政权中甚至都有这些人的坐探,当日为了保证部队在这里站住脚,独立旅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政策,而土匪也不愿意日军在这里插上一竿子,再加上日军当日进攻崤山根据地的时候,呈对土匪武装进行了无差别的打击,因此当时的土匪武装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的,至少没有在独立旅的身后拉后腿。如果不是这一次的袭击事件暴露出这么严重的问题,说不定这些土匪将长时间的在根据地生存下去。

报告上的数据是触目惊心的,土匪不但为数众多,并且还裹胁控制了他们山寨附近的大量人口。表面上这些地区都控制在八路军的手里,实际上当时豫西北根据地也仅仅是能够在那些地方挂上一块牌子而已,根本就没有办法利用那里的任何资源。

土匪按照性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由国民党散兵游勇组成的土匪武装,如崔正华,谢于新,陈正红等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二是惯匪,有的被国民党特务所控制,有的依附于日伪,但是却保留有土匪相当的独立性,如阳顶天匪帮,和插天旗张氏兄弟;三是在国民政府溃逃之时获得了武器,自行组织起来的民众自卫队,但是在尝到了手中枪杆子能够带来的甜头之后,性质逐渐的转化,变成了那种仅仅是不吃窝边草的窝匪;第四种老潘看来更为触目惊心,原来形势已经恶劣到了这种地步!原来据飞狐和情报保卫部门的共同努力,竟然查出了在豫西北根据地里面有一张由日军编织而成的情报网络,这个情报网大部分的节点就处于这第四种土匪之中,这些土匪平时较为低调,但是情报显示,他们在秘密活动的同时,大量的刺探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