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第三卷: 华北决胜 第三章 荒诞戏

第三章荒诞戏

————“日本大本营和蒋委员长的重庆政府都是大蠢蛋”。

延安的毛既要向他们表示“感谢”,又要尖锐的嘲笑他们,是他们**提供了抗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时机,可笑的是他们却一天到晚的叫喊着什么:“与**不共戴天”。

《洛杉矶时报》于五年之后的一九四九年六月的一篇社论中如此评价道:

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实实在在是一把双刃剑。

从诺曼底登陆以来,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昭示着德国希特勒的灭亡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一旦美、苏、英联手解决了欧洲大陆战事,毫无疑问会回过头来集中力量剿灭曾经分别给他们带来巨大损伤,且构成了巨大威胁的日本法西斯。1944年的日本已经是日薄西山,每况日下,唯有处处挨打了。当此捉襟见肘之际,可笑的是他们竟然会不自量力的摊开五指,将战火全面的烧向中国大陆的腹地。结果,挨打的是重庆的蒋委员长,遭殃的是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吞下苦果的当然还包括始作俑者的日军自己,唯有延安的毛在中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就是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原因。

因为逞一时之快的日军即使实现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目标,可凭借其区区之兵,如何能够守住那偌大的占领区?到头来只不过是徒然耗费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加速了自己丧期的到来。

蒋委员长在这一战中彻底的暴露了自己的守土无能,既输掉了军事又输掉了政治,更丢掉了民心,何况批评蒋作战不利的并非**一家,当时的罗斯福总统就对其十分不满,曾多次提出应加大对**方面的援助力度,不该全面的倒向蒋政权……

————这篇评论发表的日期正好是美国大使司徒雷登黯然离开中国的日子,当时的《白皮书》尚未发表,可以说这篇评论在某些方面还是相当公允的,其中表达的多是对总统杜鲁门对华政策的不满和怨尤。

时间回到1944年的11月20日15时30分,北平日军核心工事之前。

受降仪式在距离日军核心工事两千米左右的一块长方形空地上进行,会场用松柏扎成的大牌楼上顶着一面青天白日旗,中间嵌上了硕大的红色“V”字,空地当中摆着一个长桌,长桌的正中坐着19日下午5时许由绥远机场转机过来的新晋陆军一级上将汤恩伯,以及随员5名,及警卫卫兵一个排。受降仪式因为冈村宁次多次强调只向国民政府投降,因此包括齐宇在内的**方面人员均未参加,只有一个团的兵力继续在核心工事周围对日军进行威慑。两门美制山炮黑洞洞的炮口直指着日军核心工事的唯一出入口。

“这可是名垂青史的一件盛事啊!”

“此次我们占的便宜已经足够多了,不在乎这一点半点的虚名,冈村宁次如果当真投降,那么便让汤恩伯出了这个风头又何妨?”

“要是冈村玩阴的呢?”

“凭他那一千多残兵败将,再加上这几天来那些食物、饮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