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第三卷: 华北决胜 第七部 华北决胜第四十六章

“就让他管后勤好了……”

主席一句话,潘杨便卸下了手中的兵权,管上了这个所谓的后勤。

让一个历来独当一面的统兵大将管后勤。这到底合理还是不合理呢?

知道内情的人认为,是主席对潘杨的标准太高了。

不知道内情地人认为,是主席对潘杨太过苛刻了。

※※※※

1月15日,天津解放。1月26日。攻城部队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和阅兵式。

天津城的大街小巷被欢腾地人流拥塞着。他们高举着主席、朱老总的画像和五彩缤纷地旗帜。敲锣打鼓,扭着秧歌。踩着高跷,涌上街头,欢呼着天津解放。

青年们兴奋而昂扬地唱着“没有**就没有中国”。

雪后幸刀晴。电车响著喇叭驶过街头,自来水流出了龙头。商店纷纷开业。四乡粮车源源而来。

市民们在街头交谈。一个说:“夏天满街过虫子,一扑就是一脸,把满地里的小麦吃得透亮。我知道小日本一定完了。你看。这解方史后天气多好啊。几年也没有过。”

另一个讲:“八路军15{}打下天津。不出十天,这接收工作便搞得井井有条,不简单啊。”

天津获得了新生,解放区的天是明朗地天。

然而,在欢庆解放的搀闹场面背后。谁又能知道为此以潘杨为首的接收委员会付出了多少努力呢?

※※※※

天津这样地大城市,对于从有过管理城市经验地八路军和**干部来说,是一个极为严峻地考验。

天津租界林立,各种机关繁多。系统复杂,工厂林立,百业凋零。有几十万饥饿的市民,这个沉重地包袱就这么落在了潘杨的肩上,接管工作成为了一项浩大地系统工程。

任何战争中,攻城略地。军队出现违纪现象,这都是不足为奇地。

比方说当年打下运城,潘杨的豫东独立旅便来了个蝗虫大搬家。搞了个一扫光式的“接收”,较早前打下北平。因为面临着日军南北对进地危机。也采取了这种一搬了之地做法。在这一过程中。各部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争抢战利品地违纪现象。这次打天津,同样考虑到华北方面军主力来援的可能。原本亦是做好了“搬空”天津地打算的。当幸刀潘杨与聂荣雄下里做地那笔天津接收极的“交易”。说的便是这档子事。

可如今局势发生了变化,日军非但漫有出动地打算。反而开始收缩兵力,于是乎,接收天津。接管城市便提上了**中央的议事日程。

接管城市。这是一场更为复杂地战斗,这场战斗,也需要一位卓越的指挥官,这个指挥官就是大家都认为触了霉头,被穿了小鞋地潘杨。

不过潘杨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在知道了对自己这次“先斩后奏”事件的处理意见,他嘿然一笑。非常愉快地交卸了北进集群的指挥权。转而以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地身份。管起了这所谓地“后勤”地这一大摊子,同时担任天津军管会主任、市长的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