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龙的力量—南海扬

第三十三章:以战之名(五)

这支亚洲地区规模空前的联合舰队被划分为四个分舰队。第一分舰队以中国海军的“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为基础吸收泰国海军第一舰队的余部组成战斗力无疑是四支分舰队之中最强的。不过狭窄的马六甲海峡显然不适合航母战斗群的驰骋。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第一分舰队将离开泰国湾上的攻击阵位向南航行穿越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巽他海峡进入广袤的印度洋。

第二分舰队则以中国海军孙力军上校指挥的对地支援舰队和刘易大校所指挥南海混成舰队第2海空攻击集群为主配合新加坡海军和马来西亚海军的残余舰艇组成中国—东盟第二分舰队虽然只拥有“香港号”这一艘轻型航母但却拥有着为数众多的驱逐舰和护卫舰队。

此刻以中国海军孙力军上校指挥的对地支援舰队的纵列为中心右翼翼是新加坡海军的4艘“可畏”级隐形护卫舰左翼是马来西亚海军的2艘“相”级导弹快艇和4艘“杰龙”级炮艇这数十艘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正从正面突入马六甲海峡。

先对印度6军第57山地师第7营船团进行拦截的是新加坡海军的“可畏”级隐形护卫舰。驾驶着新型“可畏”级隐形护卫舰的新加坡海军曾一度对中国海军对地支援舰队所装备的老旧“旅大”级驱逐舰嗤之以鼻。但是在当中国人展现了他们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时新加坡海军不得不收起了他们嗤笑的嘴脸。

显然民用的小型渡轮和渔船难以匹敌装备有多种对舰武器的隐形护卫舰。在被“可畏”级护卫舰76毫米/62型射炮的示威性炮击之后印度6军第57山地师的官兵们选择了停船在新加坡海军起飞的nh-9o型舰载直升机监视下将手中的武器抛入茫茫大海。

印度6军第57山地师第7营是中国—东盟联军第一支成建制俘虏的印度军队。他们的船团在马来西亚海军舰艇的押送下直接驶往位于苏门答腊岛南部重镇巨港的战俘营。自开战以来已经有过八千名印度士兵被中国—东盟军队俘获。而面对这支正日益壮大的俘虏大军印度军界昔日的宠儿—印度伞兵指挥官马哈拉贾中校跃跃欲试他不时向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部请命希望能参与战俘的管理工作。

不过在以印度伞兵为主的泰国南部攀武里战俘营内名声扫地的马哈拉贾并没有太大的市场。他被迫将注意力转向到巨港的战俘营显然已经在苏门答腊岛中部的泥泞中挣扎了太久的印度6军已经对战争充满了厌倦在马哈拉贾的鼓动之下他们很顺从的加入到苏门答腊岛的战后重建工作中去。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些滞留于战俘营中的印度军人数个月之后竟成为了一支改变印度命运的力量。

而重返橡胶林的内川永孝和他的“虾夷人”雇佣兵团日子也不好过日本政府已经无心也无力再支持这军队随着原先无所不在的物资和武器埋藏点一个个的消失“虾夷人”雇佣兵团陷入了穷途末路的无助境地。除了面对越来越匮乏的物资补给源源不断越过长堤的新加坡军队更将加他们的毁灭。

在新加坡军队被遏止在柔佛海峡狭小的登6场内时其庞大的兵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