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第二章 儒(三)下

丹东大米汤 1205 01-03 04:47

每年被扣住不发的政令不在少数。这让朱棣在感觉到手中这股力量的强大的同时, 也感觉到了其中的潜在威胁。

特别是最近几年, 朱棣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年的哥哥放着这么有活力的力量不用而非要选择那从南宋时已经证明失败的理学为治国经典了。新兴工商阶层唯利的本性使他们呈现出一种混乱状态,文明揖让之风不见踪迹,等级秩序在此也荡然无存,官府在他们眼中的威信一天不如一天,发布的政令对他们有利则欢呼之,无利,自然要找一两个代理人前来说话,讨价还价一番,不捞足了好处绝不执行。除了一两个视金钱如粪土的异类外,那些各地的爵爷,包括一些女直、蒙古王公现在都成了业主,这些家伙对自己的钱包看得比性命还重,想说服他们退步比登天还难。就连他们自己之间也从来没有意见统一的时候,矿山和冶炼行业的业主是一伙,纺织与肉食行业成一团,还有诸行皆沾,行行赚钱的原北平起家的商团,南来北往的游商团伙,派系林立,彼此之间互不买帐。

爵士会探讨政令的时候是最混乱的时候,此制度刚开始实行时,朱棣几次躲在隔壁偷看,每次都看到了几伙人互相扔臭鸡蛋的热闹场面。后来为了维护官府尊严,布政郭璞以君子动口不动手为原则,通过了各地爵士开会均不准带食物入会场及先动手为输的准则,才勉强止住了乱局,但会场外互相之间小动作从不间断。大伙都是有身家的人了,有了矛盾,杀人械斗的行为极为罕见,但报纸上互相之间的口诛笔伐却越演欲烈。特别是一伙人弹劾某个官员,而另一伙人死命要保这个官员时,对方中任何一人的**都会被小报写手们挖出来,大做文章,从抛妻弃子到忤逆不孝,反正是不利于对方形象的事情绝不纵容。

由于爵爷们手中权力过大,能在北六省文官队伍坐稳位置的,手里没有点真本事绝对不行。非但朝廷派来的官员很容易被各路勋爵们联手弹劾掉,即使是北方六省本地人,受到任命后也不容易干长久。六省依然继承了大明异地为官的传统,所以一县或一府长官到任之地绝对不会是他的故乡。到了当地应付完了那些小吏,再应付地方勋爵,摸清楚当地情况就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官位想做得和郭璞一样轻闲十分困难。十年来出过几次官员到任先拜望各位地方大佬的笑话,也出过无数官员和地方豪绅勾结欺压百姓的事,但不受控制的报纸和敌对派系为了各自利益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监督职能,丑闻很快就能被揭发出来,捅到律政部门的桌案边。处罚起违规官员和勋爵时朱棣和郭璞意见出奇一致,从不手软。看到前任丢官罢职发到极北之地拓荒,以前和自己平起平坐勋爵从此失去参政资格,罪行被依法查办的下场,新到任者如履薄冰,不得不小心谨慎。

有一个仁慈的哥哥在远处比较着,燕王朱棣也屏弃了他父亲朱元璋动辄将官员剥皮的凶残。按大明刑律和震北军军法处惯例,无论官员的百姓,只要犯了罪一般要经过相对严格的审理,按其罪行的轻重量刑。对于贪污受贿官吏,北六省的惩罚措施是没收全部财产,并根据贪污总额对其家族中全部涉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