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第十四章(下)中华

丹东大米汤 1196 01-03 04:47

“陛下可知太子为何要选用北平书院的学生出任海关大使”。

“太子认为诸臣推荐的人选不通算术,和海商往来会有闪失。但朕以为这些人都是地方上的俊杰,比义学的蒙童更懂得为政之道,让他们学习一下算术,再回来治理海关,有义学的才子们辅佐,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朱元璋见武安国问得突兀,以为他对海关大使的任命不满意,好言解释道。作为皇帝,他要考虑各方面势力的均衡,不会像太子那样率性而为。

“治理海关,不通算术则需要学习,那陛下以为治理一县一府之政,不知治下百姓多少,算不清百姓需要多少柴米油盐,可乎”?

“这……。”

“万岁,无论是海关税收,还是军队供应的统筹,无准确计算则必出纰漏。治政亦如此,丰年需囤积防灾,荒年需开仓赈济,这积多少,放多少无不需要根据百姓需求的多寡进行统筹,否则难免不出现寅吃卯粮之事。况且,为政讲求中庸之道,过之与不及都会祸害百姓,这个把握尺度,也需要计算得出,不能凭个人好恶。譬如贩货到一地,货少则运费太高,无利可图,货多则多出部分无人问津,也是枉费力气。”武安国用最浅显的道理,向朱元璋讲述基本的经济数学思想。这些都是他和郭璞、李善平等人在怀柔时闲谈而得出的结论。以武安国这几年的经验,他认为目前这个国家只有道德上的模糊概念,没有完整的统计,也从来没有一个合理的预算,很多政策,从出发点来说,立意都是好的。实际执行起来,由于数学不精确,没有精密的经济计算能力却又精精计较,经过糟糕的混乱的币制和税收核算方法扭曲之后,带来的往往是祸害。所以他想借海关初建的机会建议朱元璋让官员们学一些数学,这样考虑问题也会有量化的概念,而不是凭主观判断去定性。

“依卿之见,莫非这文武百官,都需要再去学习算数不成”。朱元璋怀疑的问到。他年青时做过小贩,卖过水果,关于贩货多少的问题自然很清楚。但打破儒家“半本论语治天下”的基本观点,他是不可能接受的。武安国自己也明白,除了怀柔的这帮弟兄外,整个朝堂上,恐怕没有人能理解他的统筹观念。唯一可能对此有些概念的,就是李善长这个睡不醒的老狐狸,但想让他开口,恐怕比登天还难。

“正是,不必专门去学习,但需要多少知道一点,这样为陛下效力时才能更到位。这不是臣的创新,而是圣人的倡议。古之士大夫,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皆通习之,今之士大夫,只知道读诗书博取功名,御、数二艺一窍不通。手无缚鸡之力,胸缺谋划之才,既不能御敌国门之外,又不能为陛下分忧朝堂之内。臣以为,陛下既开兵法学院,培养武将。也应在国学内增加御、数二科,让文人习一些武艺,强健其体魄。学一些算术,知道过日子如何去精打细算。这样等将来开疆拓土后,地方官不至于无人可用。也不至于和海外诸国打交道时,被人家算计,失了国家颜面。”

这几句话把拓土之后,如何应对外面的整个世界这个命题摆到了朱元璋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