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名门

第三百五十五章 余震未消

名门 高月 1199 01-02 09:00

一眼,直接向内宅去了,裴明凯与裴伽对望一眼,眼里同时流露出了忧虑地神色。

三更时分,在京的内阁大臣以及太后崔小芙都先后赶到了裴府,几人便在裴府的客房里举行了裴俊去世后的第一次秘密会议,协商新相国人选,在三党中,由于张党的张焕和楚行水不在长安,仅崔寓一人,张破天虽出席却无表决权,而相国党中地裴俊去世,裴佑去了河北,卢杞又偏向于张焕,故相国党实际已无人,而人数最齐地太后党,李勉、韦谔、韩再加上崔小芙的意见,整个会议形成了一边倒的架势,提议李勉接任裴俊的右相国之职,但崔寓与卢杞却强烈反对,指出内阁不全下任命相国有害国体,最后双方达成了妥协,由李勉暂代右相国一职,与左相国崔寓共商军国大事。^^

次日一早,朝廷正式布了相国去世的讣告,并休朝一日以示哀悼,与此同时,裴俊去世的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向大唐的各地振飞而去。

洛阳的对峙已经进行了七天,张焕的大军始终驻扎在黄河对岸,没有对洛阳起一次进攻,而与张焕对峙地崔庆功军队却有两支,一支在西,为李师道六万濮阳军;一支在东,是马大维地八万徐州军,十四万对八万,三支大军呈品字型构架在黄河两岸,李师道军和马大维军谁也不敢轻举妄动,静静地等待着一场大战的来临。

二月初,无数匹快马从潼关涌出,天空地鸽子在振翅飞翔,带着长安裴俊去世的消息扑向洛阳战场。

张焕在裴俊去世的第三天便得到了内务司的紧急情报,对裴俊的突逝他也一样感到愕然,但他并没有立即返回京城,京城的稳定并不在于他的返回,权力的交割也并不在于他身在何方,所有的关键就在中原和河北两个战场,安内必先攘外,没有绝对的实力他是无法改变大唐这片天空。

此刻,张焕正站在黄河岸边的一处高岗上凝望着对岸,大河之上是一片白茫茫的冰面,阳光照耀下,将数里外的一个黑点承托得各外明显,那里就是李师道军的大营,张焕身后数十名将领在窃窃私语,大多在谈论李师道其人,原李怀光手下大将,长期驻扎濮阳,拥有三万濮**兵,后立拥戴韦德庆继承李怀光,在韦德庆死后又投降崔庆功,在击破河东军、伏击河北援军两场战役中战功累累,被封为平海天王、扫北大元帅,是崔庆功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但张焕的目光却没有落在黄河对岸的李师道大营上,他的目光却投向了远方更广袤的中原。那里才是崔庆功的软肋。

“都督,我得到消息,灵武一带的黄河已经有解冻的迹象。估计再过几天我们这里也要开始解冻了。届时黄河船只难行,我们为何不先过黄河寻找战机呢?” 王思雨已郁闷的数日,他不明白都督为何一直迟迟不战,眼看河水将解冻。若再不渡河就将失去先机,且不说渡河作战将极其被动,而且在凌汛之初根本就无法渡河,王思雨心急如焚,便利用这次赴黄河岸边察看敌情地机会。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张焕瞥了他一眼。又回头看了看众人,微微笑道:“你们中有谁想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