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143章 闹饷

明末边军一小兵 老白牛 1196 12-17 03:59

理解你

张贵听了更加感激涕零, 往日的下属成为自己顶头上司的尴尬, 现在己经完全消失不见,他只想好好地抱住王斗的大腿,做出一番事业来。让王斗觉得器重他是个不错的选择。

王斗看着眼前的大片田地无声的叹了口气,从这些文人武将手中征粮是不可能了,庞大的利益反扑。会将王斗撕成粉碎。窥一斑可见全豹。经过王斗这些天的调查,州城各的所有能捞取利益的地方,商业,矿业等,全部被豪强地主文人武将分割完毕,自己要使军民富足,只有另辟蹊径了。

韩朝跟随王斗日久,他自然明白眼前的情形,他道:“州城附近,应该还有大片的荒地吧,我们不从那些文人武将手中征粮,参照舜乡堡的老办法,另外开垦荒地,分给那些没有田地的军户百姓,应该可以开辟出一块新的天地。

张贵道:“韩朝兄弟,说得容易,要开垦荒地,需要多少钱粮?靠近水源的地方,可都有豪强占据。在无河渠之地开垦农田,这投入就大了

在桑干河与洋河边上,当地的文人武将不愿意拿出大批的钱粮来兴修水利,对于灌溉不便的地方,他们其实也是大打灌井,投入太大时,他们也一样选择了放弃。对于普通的军户百姓来说,他们更是有心无力,其实大明一向鼓励开垦荒地,只是垦来的荒地最终又被豪强侵占,而且越来越沉重的税役,又迫使他们放弃耕地,逃荒别处。

产出抵不过投入,造成的结果。就是保安州附近有大片的荒地闲置。却是无人愿意前去开垦。

两河边上,文人武将不愿意拿出钱粮修茸水利,王斗同样也没有兴趣拿出钱粮来疏睿这些河渠,为这些收不上税粮的田地作无用功。他道:“别无他法,只有开垦荒地一条路,投入虽大。只要熬过最初这一关,将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王斗估计,离河渠远的地方开垦荒地,只有挖掘砖石深井,各种成本算上,需要二十多两银子,每井可以灌田二十余亩,虽然王斗可以想出种种办法来节省财力,不过最终的投入还是非常大。

这时候,他分外想念后世那些红著。土豆等高产耐旱作物,可惜的是,这种高产作物要移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没有适应当地地理气候的相应良种,就算找到这些作物。勉强种植上去,产量也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大明崇祯年间,杨鹤、洪承畴、张彝宪等人治理陕西时,为了干出成绩,张彝宪曾在陕西当地强制推广红薯与白幕,结果却是闹出了民变。事实上,红薯等高产作物一直到清时的乾隆年间,才在中国北方广泛推广。

王斗估算今后几十年内,那些的高产耐旱作物,自己都不用想了,不过从靖边堡与舜乡堡的经验得知,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与规划,让军民们安心屯种,解决军民们的吃饭问题还不是难事。特别是保安州这个地方资源这么丰富,好好经营,完全可以让保安州成为宣府镇的富饶之地。

王斗后世曾为历史教师,对明末历史,山西,河北等地的地理研究极深,依

幸保安州地理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