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强明

六十二章不迁了!

强明 阳光下写字 1181 03-21 11:48

“公田和皇庄!”魏明微笑吐出几个字。

朱棣和道衍听完,两人面面相觑,都没有明白魏明的意思。

公田两人都知道,这的确是高祖皇帝的手笔。高祖皇帝认为,各地官府应该有自力更生的能力。毕竟老朱自己住在紫禁城里,都还要亲自耕作,种点稻谷、茶叶什么的来吃用。

朕身为皇帝都是如此勤俭,你们这些做官的还想要偷懒?

于是,老朱一道旨意下去,直接给各地衙门划分了不少的公田,让衙门自己种地补贴开销。

而由于是衙门自己划分的,所以这些公田几乎都是当地最好的田亩,都是能够产出最高的上等水田。

朱元璋也是想当然,他以为给了各地衙门公田,那些当官的就会去种地。真实的情况是,这些衙门的官员根本会亲自去种地,他们有的是手段将种地这件事分摊到百姓头上。

而百姓凭白无故地要多付出劳动,却没有丝毫收益,自然不会用心种地。几乎都是到公田上随便糊弄几下,然后便回家了。

这样的情况下,公田自然不可能有什么产出。

当地官员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本来就对皇上让他们种地不满,现在公田没有收成他们也无所谓,反正他们也不会真的靠这些田里的产出吃饭。

皇庄的情况也差不多。

老朱或许是小时候被饿怕了,担心将来的子孙吃不上饭,在全国各地圈下大量的土地作为皇庄。

皇庄的所有产出都是皇帝的,但种地劳作这些事情,却是百姓的。

百姓当然不会认真对待,和公田一样,每年春耕的时候都是随便糊弄几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皱了皱眉头,朱棣不解地问道:“这公田和江南士绅有什么关系?”

“皇上可知道士绅是如何拿捏百姓,让百姓不得不依附他们,以至于让当地百姓只认当地士绅大族,而不认朝廷王法的吗?”魏明露出淡淡的笑容,问了一句。

“他们是怎么做的?”不等朱棣开口,道衍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见朱棣看向他,道衍连忙解释:“贫僧也曾为此困惑许久,一直都想不通其中的关隘。现在听到这小子提起,一时之间失态,还请皇上见谅。”

“哈哈哈,无妨。”朱棣笑着摆摆手,说道:“朕也很想知道为什么,一起听听这小子怎么说。”

魏明面对两人期盼的目光,点头说道:“士绅的依仗,就是土地。”

“每一个士绅大族,不管他们在什么地方,手里必然有着当地大量的土地。而且士绅对土地的渴求是没有止境的,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土地弄到手里。”

“比如说,他们会趁着丰年的时候拼命压低粮价,让百姓的收益减少;又会在荒年的时候,拼命抬高粮价。这一来一去,几乎就能够把百姓的财富掏空。他们就会逼迫那些在荒年维持不了生计的百姓,将土地贱卖给他们。”

“甚至就连婚丧嫁娶,这些士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