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七海扬明

章三二三 拔高

七海扬明 且看昨日风华 1140 05-04 03:39

尤其是那些金融资本家来说,并不那么合算,假设进行相同的投资,把一家纺织厂转移到日本**可以赚一万元,那么转移到帝国内陆,可能就只能赚三千元了。"白乐说道。
"为什么?"
"因为日本和广南都是一个刚刚开放的国家,本质上还是一个封建国家。这样的国家,贸易和工业的发展全都离不开官僚资本的介入。就比如顺化城郊的那些纺织厂,全都有广南王室、高官、将领的股份在里面。
而金融银行家们,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合作伙伴,他们有钱,又有权,和他们合作稳赚不赔。"白乐说道。
李君威微微点头,这种事在古今中外都不罕见,如果把纺织厂迁移到帝国内陆,还要投资兴建工厂、招募培训工人,承担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是在封建国家,这些风险就几乎不存在。
兴建工厂要土地,直接强征就可以,土地上的老百姓谁敢说一个不字,直接抓大牢里。而在帝国内,私人的土地要谈合同,国有的土地要审批,如果土地上有民居,还要进行拆迁工作,麻烦的一塌糊涂。
等到工厂建起来,有的是破产的农村人来当工人,什么童工、女工,一概没有限制,最低工资?不存在的!工作时间限制,那是啥?工伤赔偿?没听说过!敢闹事,官府出衙役弹压,弹压不下去,军队就开进来了。
至于法律,可能没有,就算有,法律的最终解释权归官府所有,官府是谁,不就是股东吗?
而工厂建起来,纺织品出来了,质量不好,成本太高怎么办?好办呀,军队换装,直接自己消化,再不济股东们直接提高关税,把形成竞争的产品挡在国外,自己关门赚钱。
与官僚资本主义合作,如果还赔钱,那只能有一种可能了,这个国家陷入了战争中。
这可比在国内开纺织厂容易多了,也简单多了。至于帝国利益什么的,金融资本家才不管呢。
在李君威的授意下,白乐把自己思考写成了一份报告,按照李君威的说话,回京之后可以呈递给皇帝,但白乐有些犹豫,他认为自己所想的,毕竟还未发生,或者说还未那么恶劣,他有些杞人忧天。
但李君威认为,未雨绸缪,总比临渴掘井的要好。
于是,白乐在巡洋舰上,写就了一份报告,然后报请裕王审阅。李君威看这类文件,从来都是看看题头然后再看看结论,让他细致看完,是很难的,李君威翻了翻,看了看,直接递给了李昭承:"你也看看,有什么见解。"
李昭承倒是认认真真的看了,然后说:"要说好话,那就是很详实,也很具体。要说坏的嘛.......。"
"直说就行,又不是在御前汇报。"李君威说。
李昭承笑嘻嘻对白乐说道:"白大人,白大哥,说句实话,看完之后,我觉得,这点屁事,也用直奏御前?"
白乐登时觉得委屈,他早先就说了,是在杞人忧天,是裕王非要未雨绸缪的,现在报告出来,却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