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七海扬明

章十九 天下惊变

七海扬明 且看昨日风华 1193 05-04 03:39

到,这还是横穿南中国海的结果。

除了速度慢和南沙岛礁遇到了小麻烦,一路倒也顺遂。

进入泰国湾海域,来往的船只明显增多了,只不过不是季风季节,多是桨帆船和渔船在航行,到了三月底的时候,大舰队哨舰遇到了一艘中型的加列船,这类地中海式的桨帆船拥有数百年的历史了,也是中南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一带大大小小的苏丹国的主力战舰。

这艘加列船属于北大年苏丹国女王,李明勋向其表明了身份和来意,但是却不被允许进入北大年港,李明勋对此毫不意外,毕竟大舰队实力太强了,对北大年拥有灭国优势,好在,随着加列船赶到的还有一艘中型广船,正是社团的商业伙伴所拥有,李明勋在向北大年女王表达了强硬态度之后,双方达成妥协,大舰队进入北大年休整,但是不允许进入北大年港口及其周围二十海里。

这倒也不算什么问题,大舰队追随那北大年华商的船只而去,来到了北大年港东南约么三十海里的一处私港。

私港的来源很简单,南洋这些大大小小的苏丹国,打仗、商业、农业没有一样是优秀的,在做买卖方便被华商完虐,又被欧洲各国蹂躏,其主要统治方式就是利用天方教瞎忽悠,然后把控制的土地承包给华商,让其开发,无论是开矿、种植还是做买卖,只要缴纳税款就可以了。

类似的方式在十九世纪形成了完成的制度,被称作港主制度。

从一条溪流到另外一条溪流之间的土地被称之为港脚,华商承包之后,就是这篇土地的土皇帝,农垦、开矿、定局,干什么都行,只要缴税,这类情况在这一带盛行,但一般规模不大,但是在香港开埠之后,这一现象发生了变化。

农集港是港主李为经的私港,李为经不到三十岁,幼年便是在南洋闯荡,二十多岁便是成为了马六甲的华人甲必丹(华人自治首领),但是如今马六甲被荷兰人占据,荷兰人强迫部分华人迁往了巴达维亚,如果没有社团,李为经依旧会在马六甲担任失去了自治权利的甲必丹,但香港开埠让其找到了新的事业。

李明勋在农集港上岸,身边只跟了二十人左右的卫队,而大舰队则在外海锚泊,找到了一片沙滩挨个搁浅休整,李为经非常积极,不仅提供了部分工匠,还低价提供修船用的木料等物资,之所以这般积极,是因为李为经一直在谋求成为香港的议员。

农集港已经形成了一个小镇,华人有四百多人,更多的是土著,在小酒馆里,李明勋品尝着鲜汤、米团、炒菜带来的爽口感觉,听着李为经讲述自己的计划。

“香港一开埠,我们南洋的华商就是去了,这几年赚了不少钱,在下与北大年、暹罗和巴达维亚的几个华商领袖一商量,集中力量在北大年立下基业,这里土地肥沃,适合垦殖,北大年是荷兰人的准盟友,国力也不强大,在这里开拓,不容易遭遇大难。从去年开始,农集港脚就是我的了,我们开拓了不少种植园,但主要还是从万丹、吉达、彭亨和暹罗购入粮食,西南季风一起就运送到香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