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七海扬明

章六九 答应

七海扬明 且看昨日风华 1201 05-04 03:39

到英王二字,神色和缓了一些:“当然,江浙百姓无人不知英王之名,帝国皇长子,少年英豪,海上荡寇,江浙平虏,不仅武勋盖世,而且一心为民,昔日江浙内乱平定,州县匪徒横行,物价飞涨,百姓民不聊生,是英王外骚匪寇,内除蠹虫,让江浙早日安定......。”

提到了李君度,黄宗羲赞不绝口,这倒是出乎了李海的预料,不光是李海,帝国的主要官员都觉得,李君度独断专行,专横霸道,做事不留余地,不循规矩,但在黄宗羲这些封建臣子们看来,这些都是一个英主明君的特质。

“天子的意思,就是让老先生出任英王的侍读学士。” 李海直言说道。

黄宗羲笑了:“老夫有何学识可教英王呢,老夫一生蹉跎,奔波几十年,所取得的功绩不如英王万一,如何还能为英王侍读呢?”

虽说黄宗羲在推辞,但李海心里却是有了七八分的把握,因为黄宗羲是以自己无可教推辞,而不是不愿教,李海说道:“一本《明夷待访录》道尽历朝历代制度荒唐事,而帝国鼎新,天子励精图治,改制变法,推行新政,与先生书中思想不谋而合。

历朝历代君主以天下利害权益出于我,我为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归于人。以郡王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而当今天子以天下为主,己身为客,所图所谋都为天下计,所为者为使天下受其利,所做者使天下释其害。天子身为一国之主,却主动变君权独治,为民权共治,设内阁,以李某为首相,全权处置内政之事,便是践行先生之理想。所为天子之子不皆贤,而宰相可传贤而不传子,天子深以为然。而且还将内阁重臣设立任期制度,以免愚臣权奸乱政。如此圣名君主,与先生志同道合,难道先生不愿意出山相助么?”

黄宗羲被说的有些意动,他身为东林君子的后裔,士大夫的表率,对大明是忠诚的,但是也否认,大明是历朝历代最为君主**的朝代,也正是因为如此,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多有批驳君主**,提出了许多‘民主’思想,但他所有的思想是来自于对旧制度的批判,而帝国的新政则是二十多年来的实践。如果说大明王朝和中华帝国只能选一个作为黄宗羲理想中的国家,那更为‘民主’的帝国肯定会胜选。

“你所言不错,当今天子确实圣明,帝国新政,改革变法也是百姓之幸。可老夫不明白,天子为何要让老夫去当英王的侍读学士........。”黄宗羲说着,忽然声音戛然而止,他张着嘴,好像被人掐住脖子了,他的心里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皇位继承!

李海今日所说的言语,都是围绕着黄宗羲的著作《明夷待访录》,而明夷二字是出自《周易》中的一卦,所谓:“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人攸往,主人有言!”,如此可见,明夷二字是指的处于患难之位的智者,而待访则是等待后世来采访谏纳,可这本批驳封建制度的书本身就是写给后世君主的,此刻当朝首相又传达帝王口谕,让他去教授皇长子学习这等‘帝王之术’,也难怪黄宗羲想到皇位继承上去了,只不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