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清末枭雄

第三百一十九章 特殊时期

清末枭雄 雨天下雨 1193 02-18 02:33

所以是能扣就扣!

也正是因为齐宣浩大规模的扣留其他部门的办公经费。如此才导致了众多官员一股脑的弹劾他。

对于一个政权而言,尤其是新生并且还处于战争期间的政权而言。那是多少钱都不够花的,五千万财政收入不够。一亿财政收入也不够,但是在不管怎么样都不够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政权的稳定运转,战争的持续紧张,这就非常考验齐宣浩的理财能力了。

拆东墙补西墙是必须的,用各种借口扣留经费也是必须的。

而齐宣浩虽然总体而言并不算什么理财大家,更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之类的,但是他尽心尽力下,总算还能让帝国财政勉强维持下去,不至于彻底破产。

而这就已经足以体现他的能力,并让林哲继续重用他了。

面对各大部门相继上门要钱,齐宣浩可没有因为手里头有了一千多万的国债收入就胡乱给钱了,该扣着的继续扣,一些实在推脱不了的就给一点点,比如江道泉那老家伙可是眼巴巴的等着经费的到账呢,要不然的话教育部就没钱给国立学校的老师们发薪水,也没有办法给那些在国外留学的公费留学生们邮寄生活费了。

所以齐宣浩也不好一点都不给,先给了三十万圆意思意思,至于教育部剩下的经费啥时候才能给,就得看后续局势发展,嗯,尤其是中华帝国和联军之间的战争发展了,要是不顺利的话估计等到秋税征收的时候也不一定能给上,如果顺利的话,军方压力降低,相应的军费支出减少的话,那么在夏税的时候就能够把上半年欠缺的教育部经费给补上去。

其他部门嘛,民政部以及司法部,工商部之类的部门也是一家给一点,好让这些部门的国家雇员们能够拿到薪水养家,尤其是那些基层的科员以及巡警等一线国家雇员,这些人可不和那些中上层官员一样不缺钱花,人家都是眼巴巴的指望着每月薪水养家糊口呢,要是不给他们发放薪资,这日子也没发过了。

倒是中上层官员的薪资可以缓一缓,因为中华帝国施行的是高薪养廉制度,官员们的整体收入和满清时代的官员差不多,不过是把满清时代官员的各种陋规、火耗等全部取消,直接纳入薪资里头。

在南京的诸多部门任职的京官以及部分直属机构,比如说海关总司,这些机构官员们的薪资比较固定,大约上各部大臣级别的顶级高官其年薪大约在一万圆上下,而各科室内的普通科员。其年薪大约在千圆左右。

不过地方官员的话,其薪资水平和任职的地方富裕程度有极大关系。因为地方官员的薪资除了有国库直接发放的固定薪资外,还有地方财政发放的补贴以及福利。比如江苏巡抚薛焕的年薪就高达一万五千圆,但是福建巡抚陈祥猛的年薪就会低很多,大约只有一万圆左右。

普通科员们也同样如此,上海商贸区的普通科员们,其年薪有可能超过一千圆以上,但是福建的穷地方,比如延平、汀州等地的普通科员们一年薪资也就几百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距,其实也是和当地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