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清末枭雄

第三百四十二章 林成庭的担忧

清末枭雄 雨天下雨 1194 02-18 02:33

话,这玩意过去百年来都是主流步枪,实际上一支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等列强军队还保留有部分燧发枪。

然后就是击发枪了。所谓的击发枪,也就是采用雷`酸汞制作的火帽击发的步枪,这种步枪自从本世纪初期被发明后,迅速开始普及,不管是前装滑膛步枪还是。前装线膛步枪,都是大规模应用这种击发模式。

比如说中华军中的以褐贝斯步枪改装而来的1851年型林德步枪,自行设计生产的小口径米尼步枪1856年型林德步枪,都是采用这种击发模式。

然后再过来就是击针模式,击针乃是从传统的击发模式发展而来的,最先应用的乃是德国人的德莱赛步枪,而中华军中的1858年型林德步枪也是采用击针模式,由此可以看出,一般只有后装线膛步枪才用击针模式,哪怕是到了以后的金属子弹时代,依旧还是采用击针模式。

而上述的击发、击针两种模式都有着一个很重要的技术难点,那就是火帽,而火帽是需要用到雷酸汞。

别看雷酸汞这东西对于后世人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东西,但是对于当代的化学水平而言,乃是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产品,林德机器厂当初为了能够自产火帽,可是花费了大代价引进技术设备之余,同时还聘请了大量洋人工程师的,而即便如此,实际上也努力了足足两三年时间才造出来,一直到1856年的时候,中华军才算是完全用上自产的火帽,而之前都是严重依赖进口的。

倒是击针模式的发展就是因为火帽技术已经成熟,而后就是水到渠成,不太花费力气。

膛线、火帽,这两点技术难点足以难倒国内的那些手工作坊了,不管是清廷的天津机器局还是湘军那边的湖南机器局,又或者是镇胡军在南昌、太平军在湖北武昌的手工造枪作坊,都是无法解决上述两个难题的。

在自造不成,外购又买不到的时候,他们就是退而求次,这击发线膛步枪搞不出来,不代表他们连燧发枪也搞不出来的。

所以这两年清廷、湘军、太平军、镇胡军都是一股脑的大规模自造燧发枪,各自的产量都是非常可观!

至于更落后的火绳枪,虽然已经是没有那方势力大规模生产了。

自己只能用燧发枪,但是林成庭却是非常清楚,东边的中华军可都是用米尼步枪的!

中华军自从余姚县勇营时代就开始大规模使用米尼步枪了,林成庭和石达开或者曾国藩以及其他国内的军事统帅们就算再信息落后,也都是知道了中华军是大规模使用米尼步枪的,甚至这些人或多或少从各种不同的途径得到了少量的米尼步枪,经过试验后得知了米尼步枪的一些性能。

而越是清楚米尼步枪的性能,再对比自家用的燧发步枪,就越是能够感觉到其中的差距。

现在的林成庭就是深感两者的武器差距,去年他派遣到福建的部队和同样进军福建的中华军第三军交战时,就是损失惨重,最后被迫主动退出了福建。

尽管林成庭知道双方的训练上存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