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清末枭雄

第六百八十七章 阿富汗乱局

清末枭雄 雨天下雨 1188 02-18 02:33

试过舰艏对敌政策,但是帝国海军深入研究后发现,当年的珠江口海战之所以能够获胜,并不是因为舰艏对敌,而是因为当时最大程度发挥了侧舷火力。

因此从六十年代末期以下,几乎每一艘帝国海军的战舰,都是以战列线战术为核心而进行设计的,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坚定不移的使用:前后双联装炮塔。

在船体有设计余量的时候,还采用了菱形布局,在侧舷安装单装或者双联装的主炮,以加强侧舷火力。

不过随着主炮的口径加大和身管长度边长,火炮以及炮塔的重量加大。

更关键的是,进入1875年后,帝国皇家海军的战略已经从近海防御转向了深海防御,预定作战区域不再是帝国沿海海域,而是预计是在远离帝国的海域,包括阿拉斯加所在的北太平洋海域,夏威夷所在的中太平洋海域,然后还有南洋海域甚至是前出到印度洋。

作战区域的延伸,就需要战舰拥有优秀的适航性,因此在帝国存在了多年的低干舷设计,就是被彻底抛弃。

新式战舰宁愿牺牲一部分的火力,也要保持常规干舷设计,以保证自家的战舰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横渡大洋,出现在帝国需要他们出现的海域。

采用常规干舷,前后双联装主炮布局,这些特征已经和历史上的前无畏战舰极为相似,不过当代帝国的战列舰和前无畏战舰还有着极大的不同,最大的明显特征就是当代战舰并没有大量的七寸以上的二级主炮。

因为当代还没有硬化装甲,各国的主力战舰使用锻铁装甲或者钢面装甲又或者是钢面铁甲,这些装甲的防护能力远远没有硬化装甲那么变态。

少昊级战列舰和月桂级装甲巡洋舰,基本上就是代表了当代帝国战舰发展的最高水平了,如果还想要继续突破的话,那么只能是寄望工业水平的大幅度突破。

要等待硬化装甲、三胀式蒸汽机的出现,才有可能让现有的战舰设计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由于技术水平突破困难,同时由于帝国海军的主力舰数量也是慢慢增长了起来。

1878年的时候,帝国已经拥有六艘万吨战列舰,五艘装甲巡洋舰,这还没有算上以往的大量旧式铁甲舰呢,这等实力已经是超过了英国皇家海军的东印度舰队。

同时由于帝国海军改变了近海防御,转而实行深海防御战略,加上控制阿拉斯加、夏威夷,保障日本沿海、南洋诸多太平洋海域的需求,所以帝国海军最近几年是加大了对巡洋舰等次要战舰的建设。

从1873年开始到1878年,不过五年时间,帝国就先后服役了十六艘不同种类的巡洋舰,其中部分是加入到主力舰队担任侦查任务的快速巡洋舰,也有几艘是承担远洋巡弋、护航等任务的常规巡洋舰。

而这些巡洋舰也是承担了海军对新式战舰设计的一些探索、试验性质,各种各样的主炮布局,装甲布局模式都有,所以帝国最近几年服役建造的巡洋舰,显得比较杂乱,而且很多都是单独一艘就是一个级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