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倾宋

第六百零五章 缘何如此绊人心(下)

倾宋 然籇 1202 04-30 06:50

力规划下,这个曾经因为身在前线而萧条落败的六朝古都,重获新生。

南京能有这个样子,自然是和叶应武参考后世城镇规划设计的经验有一部分的关系,而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历史的必然性。

现在的大明,尤其是在江南一带,因为没有战乱的破坏再加上当地政府的鼓励,商贸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并且出现了规模较大的个人工坊,通过接收当地州府订单甚至是竞标的方式进行运作,这相比于另一个时空中明代中后期出现的以小作坊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算是一棵能够支撑起天空一隅的小树了。

唐代时候,商贸尚且不发达,再加上战事的原因以及继承汉代城池的原因,长安由整齐街坊组成倒也在情理之中。而到了北宋,汴梁城是在前唐的州府城池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池狭窄并且一直没有计划扩建,所以导致汴梁城相比于长安的整齐,看上去颇为混乱,而到了南宋,临安一直都是作为行在的身份存在,所以南宋朝廷也并没有过多扩展城池,再加上地势的问题,整个城池只能围绕西湖成带状发展,使得南北交通颇为不方便。

这些都城样式并不符合现在大明的需求,所以相应的就算是叶应武不进行规划,随着时代的推移,如今南京城呈现出的多片区、多功能、多中心的国际化大都市特点,也早晚有一天会出现,因为这样的都城方才符合大明现有的需求,也能够做到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等作用于一身,叶应武所做的只是在中间推了一把罢了。

因为大明北伐之战已经占据完全上风,收复幽燕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大捷了,原本一直压在南京城上空的这一朵乌云烟消云散,连对参加宴会和在花街柳巷寻欢作乐的商贾官员和百姓此时也都来了兴致,各大酒楼和秦楼楚馆无一不是车水马龙,这个远离战场而又和整个国家息息相关的城市,正在用并不是其独有、但是其余城镇绝对难以望其项背的方式来庆祝,更或者是用“狂欢” 来形容,或许更妥帖一些。

就算是价格在南京城中绝对算得上最高层的天外楼,这几天也都是天天爆满,人流如潮。当肩膀上的担子猛地空下来,即使是官府衙门也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庆祝,而在这南京数一数二的酒楼包下一桌宴席是不错的选择。只要这宴席不是公款吃喝,御史台全然不管,就算是公款吃喝,只要没有超过大明法律条文规定的“公使钱” 额度,御史台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个时候谁还会找不痛快?

这公使钱是延承自宋代的制度,朝廷为了防止官员贪污用来公款吃喝,索性直接给一定限度的额度,只要官员的公款吃喝在这个额度之内,都可以上报朝廷,有些类似于后世开发票报销。而当时很多官员即使是有数额颇大的公使钱,却依旧难以满足其接待上官、笼络属下之花销,所以这个制度在前宋就颇为诟病,到了大明,虽然没有废止,但是因为大明执政的各级官员以少壮派和主战派为主,再加上立国以来,大明一直在对外征战的风雨飘摇之中,就算是心再大的官员,也没有心情在这几年吃喝玩乐,更何况由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