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第二十章 惹是生非

燃烧的海洋 闪烁 1191 01-26 11:23

、房地产指数等经济指标,而是国家的战略安全。

虽然在大选前,林德伯格对政策做出了调整,开始加强军备建设,民主党候选人也纷纷表示,将全力巩固美国的战略地位,但是输掉第二次朝鲜战争,已经让选民失望,而且林德伯格在军事问题上做得不彻底。

当时,林德伯格做得最错误的决定就是从日本本土撤军。

抓住这一点,麦克米伦毫不费力的战胜了竞争对手。

麦克米伦的竞选纲领中,第一条就是全面提升美国的战略安全水平,增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民主、自由的能力。

为此,在宣誓就职后,麦克米伦立即着手加强军备。

只是,仅仅加强军备,只会酿成第二次冷战。

虽然在与前苏联的第一次冷战中,美国大获全胜,不费一兵一卒就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红色帝国,但是为了这个胜利,在将近半个世纪里,数代美国人生活在随时可能全球毁灭的核阴影中,并且付出了难以想像的代价。比如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半数以上的美国人在自家后院修建防空洞。

再用一场半个世纪的冷战来击败对手,显然不大现实。

军备竞赛要搞,更重要的是得设法削弱对手,让对手无力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也就无法对美国构成威胁。

为此,麦克米伦耍起了手腕。

上任后,麦克米伦按照惯例,首先对西方主要盟国进行访问。在巴黎会见法国总统的时候,他首次提出,应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核裁军。二零一八年初访问莫斯科的时候,他又向俄罗斯总统提出,为了子孙后代,所有有核国家都应该全面销毁核武器,尽快实现全球无核化。

这些外交手腕,只是麦克米伦走出的第一步。

显然,不会有哪个国家积极相应他的号召。

原因很简单,美国在常规军事力量上拥有非常巨大的优势,其他国家放弃核武器,国家安全将更加没有保障。法国要想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推动欧盟一体化进程,并且在欧盟中占据主要地位,就得依赖其战略核力量。俄罗斯要想成为全球大国,恢复往日的荣耀,也得依靠战略核力量。即便是英国,也得为今后可能遭遇的挑战考虑,毕竟美国不可能帮助英国解决所有问题。至于中国,更加不会在削减核武器的问题上松口,至少在常规军事力量具备相当实力之前,不会拿削减核武器说事。

从外交上看,麦克米伦这么做,只是在积极改善美国的国际地位。

本ω}说得简单一点,如果美国答应削减核武器,而其他国家不肯答应、或者不做回应,美国就站在了人类文明光明的一面,其他国家则在危害人类文明的共同利益。如果其他国家被迫答应削减核武器,美国就能利用大得多的核武库,向其他国家施压,从而在核裁军谈判中掌握主动权。

只是,在二零一七年的大背景下,削减核武器绝对是镜中花、水中月。

玩了这个手腕之后,麦克米伦做了第二件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