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第一百二十五章 鹤蚌相争

燃烧的海洋 闪烁 1189 01-26 11:23

时已经有人提出, 没有必要继续保留八个集团军。

说得准确一点, 应该是只为四个集团军换装,另外四个集团军保留原来的装备,等到大战爆发后再加大采购量。

果真如此的话,在二零四五年之前,至少能节省两万亿元的装备开支。

对于其他装备项目来说,这两万亿元有难以形容的重大意义,比如海军能够单独完成第六代舰载战斗机的研制工作,空军的轰炸机项目也能提前,陆战队还能获得采购未来地面战平台的机会。

可惜的是,牧浩洋没能挡住戚凯威。

当时,戚凯威提出了两个谁也无法忽视的问题。一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很有可能倒向美国,成为中国在大陆上的强劲对手。二是中国陆军面临远征考验,即前往远离本土的地方作战,而原先的主战装备对后勤保障的要求过高,很难适应远征作战,只有未来地面战平台能够胜任。

正是如此,戚凯威的主张得到了支持。

可以说,在这个时候,牧浩洋有点无可奈何,只能向陆军妥协,在二零四五年底批准了陆军的换装计划。

问题是,麻烦并没因此结束。

二零四六年底,在审批下一财年度军费开支项目的时候,戚凯威提出,应该提前启动下一代地面战平台的开发与设计工作,并且从二零四八到二零四九财年度开始,对已有的地面战平台进行改进。

这下,牧浩洋忍无可忍了。

虽然当时戚凯威提出了较为充足的理由,即美国已经在燃料电池领域取得突破,很有可能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前装备类似于未来地面战平台的主战装备,而且在性能上肯定有所超越,中国陆军必须保持技术优势,因此就得提前启动下一代地面战平台的研制工作,并且改进已有的地面战平台,但是在现实中,牧浩洋根本不会批准这样的装备计划,因为这等于让刚刚投入的数万亿装备采购费用打水漂,而且在今后数年之内,还得在陆军装备项目上投入数万亿元。

毫无疑问,这是无法承受的负担。

这件事,最终闹到了元首府,由黄瀚林定夺。

结果让牧浩洋更加沮丧,黄瀚林几乎完全站在戚凯威这边,不但批准启动下一代地面战平台的研制工作,还要求国防部从二零四九到二零五零财年度开始,拨出一笔专项资金,用于对地面战平台进行改进。

似乎知道牧浩洋不会让步,黄瀚林直接绕过了总参谋部,由国防部来主导军费开支。

事实上,黄瀚林是利用了牧浩洋与戚凯威的矛盾,趁机降低总参谋部的地位,让国防部成为主导机构。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必须承认,牧浩洋与戚凯威没有私人矛盾,两人的分歧集中在军事力量建设上。

二零四七年春节,两人还一起去看望了黄峙博。

也正是在黄峙博的撮合下,两人达成了谅解协议,即牧浩洋支持提前研制下一代地面战平台,戚凯威则不再质疑牧浩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