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三国之谋伐

第二十一章 南阳之战(3)

三国之谋伐 玩蛇怪 1188 07-12 03:37

当年用过的战术?”

陈暮回忆了一下,发生还真是。

利用骑兵作为威慑牵制敌人步兵,是当年打黄巾时对郭大贤用过的战术。

中军对垒,重骑兵侧翼突袭就更不用多说,几乎都快成为了陈暮看家法宝,打黄巾、董卓、袁绍都经常用,屡试不爽。

其实这种战术并不是他发明的,别说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单说古罗马时期,恺撒和庞培的法萨卢战役,就是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利用主力步兵正面牵制敌人,然后骑兵侧翼突袭打乱敌人后方阵型的战役。

所以实际上并不是说战术具有优越性,而是要分析己方与敌方的具体实际情况,然后做出的选择。

正如陈暮有一支重骑兵的存在,才造就了用这套战术的时候,经常无往而不利。

如果他没有这样一支重骑兵,那这套战术自然起不了任何效果。

诸葛亮将命令传达下去之后,所有朝廷兵马都开始动了起来,总计两万七千军队,其中步兵两万两千,骑兵五千。

步兵的来源是陈暮出洛阳时带的七千由鞠义训练的河内兵,以及三千三河骑士,又从河南颍川等地带了一万后方留守的郡兵,然后是赵云派出了五千驻扎在叶县的后援部队,剩下两千骑兵就是陈暮的玄甲重骑。

诸葛亮几乎把所有兵力全都运用到了极致,正面战场由武安国率领一万人展开进攻,然后右侧战场有冯楷领七千人将敌人的位置往左翼战场挤压,而许褚则领两千重骑突袭敌人左翼。

这样本来就因为冯楷位于右翼的压力致使敌人阵型偏左,一旦被重骑突脸,整个阵型就会变得十分拥挤,从而出现混乱的局面。

可以说从正面的话,就是一万九千对两万,看似少一千人,但诸葛亮却发挥了超强的兵种优势,光从阵型上来看,就足以扭转这区区一千微不足道的差距,将荆州军击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关键在于,文聘能坚持多久。

如果短时间内不能击败文聘的话,那等张绣援军到达,恐怕不一定能取胜。

所以诸葛亮又做了第二手以及第三手安排,第二手就是排文谡骑兵袭扰,拖延张绣军的脚步,第三手则是佯装进攻宛城,逼迫张绣回防,只是这两手能有多大成效,就要看贾诩是否能迅速应对。

不过总体来说,诸葛亮的方案还是已经处于比较优秀的地步,扪心自问,陈暮在他那个位置,除了少数几个细节,比如贾诩会不会采取别的计谋之外,也没什么可考量的。

因此在诸葛亮已经做得相当不错的情况下,陈暮也就没有特意去指手画脚,再帮他查漏补缺。毕竟人要学会独立思考,事事靠别人,也成不了什么才。

对于未来的千古名相,陈暮的态度是该教他的肯定会教,但该让他自己成长还是得让他自己成长,否则就是温室花朵,经不起寒风。

这边朝廷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开始井然有序地行动,各部各就各位,按照之前预定的计划开始前进。

武安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