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舌尖上的唐朝

第二百七十六章 好大的船啊!

舌尖上的唐朝 小陆探花 1190 03-21 01:02

“这盐场好大啊,那白花花的盐看起来跟雪堆一样!”来到这边的盐场后,除了李好,其他人都是一脸的震惊。

整个盐场有几百亩地盐田,到处都能看到铲成一堆的白色山丘,那些都是盐堆。这地方后世也是南方最大盐场,这个时候自然也是,不过现在开发到后世的一半都没。

莺歌海这里降雨少而风力强,属于本岛全年蒸量最大地地区。经李好的学生们计算统计过,盐田日极限蒸量达到10毫米。也即是说,所有地盐田一天能蒸上千吨海水。

这里的海水含盐量大约百分之三点五,一千吨海水即能制盐三十五吨。逢阴天产量降低,逢雨天不能生产。但平均每月应该能达到极限产量地一半,即十几吨海盐。

而且,盐田的规模还可以继续扩大,从理论上讲,李好他们完全可以利用成本优势,垄断整个太平洋西岸的海盐生产,一统大唐所有的用盐需求

除了产盐,这里的渔业也非常的兴旺。因为盐场和渔场的原因,让这里短时间就聚集出来一个小规模的城镇出来,不少其他地方的商人跑到这边来采购食盐到内地售卖。因为这边的盐质量好,价钱还便宜。

这算是李好利用自己知道的东西带来的又一个变化,事实上如果不是李好提前把这个大盐场弄了出来,莺歌海盐场真要被发现,一直要等到后世去。现在这地方被提前了上千年出来了,虽然不能像后世一样利用机械化大规模产盐,但是也能成为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最大盐场。

李好在盐场这边呆了一天,看了这边的各种条件,然后再看了一番那些盐工的生活。见这些东西并没出现什么他看不过眼的东西,也就没有继续呆在这边了,而是启程往船厂那边赶去。

“姐夫,那船好大啊!”看了盐场后,下一站是造船厂。一行人还没到达地方,远远的就看到好几艘正在建造的大船,更远的港口中还停了一艘,如同宫殿一般壮阔。

如果不是李好说那些都是船,他们这一行人就要以为那里是新建的建筑群了。跟宫殿一般大小的船,除了李好,其他人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

“嗯,这船应该是当今天下最大的船了,无一可比!”李好远远的看着那艘大船后得意的说道,就算再过几百年后,这船依然是天下最大的船,一直要到千年后,这可是郑和宝船呢。

为了把这套技术换下来,李好把自己储存的一半积分全部换了出去,得到制造工艺。然后经过自己手下的那些学生和技师多次试验后出来的东西,这可是真正的高新技术。要知道这种技术在后世都不完全掌握,只能依靠历史资料慢慢还原,更不要说现在了。

史书记载的郑和宝船最大的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九桅十二帆。这样算起来,这船跟后世的航母一般大小了,只是这种大型宝船很有可能不是郑和的旗舰,而是大明皇帝的座舰!

这种船平时并不出海,只是在海港作为皇帝检阅海军的座舰。毕竟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的尺寸并不符合海舰的标准,经不起风浪。二是长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