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唐朝贵公子

第二百八十章:政通人和

你们服徭役, 也是甘愿的了?”

汉子不假思索的便道:“怎么不甘愿?不说这是为了咱们宋村子孙后代们的百年大计。此次官府的文告还说的很明白了, 但凡是服徭役的,粮食都不必带,自有一日三餐,每餐确保有米一斤,菜一两,三日得见荤腥,如若不然,便要追究主事官的责任。而且还根据工期,每日给两个大钱,两个钱是少了一些,可聊胜于无啊,冬日干下来,积攒起来,就可以给妻儿们添置一件新衣,过个好年了。”

汉子满怀着希望的样子,他似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信心。

紧接着,他不由感慨着道:“当初,哪里想到能有今日这般清平的世道啊,从前见了差役下乡就怕的,现在反而是盼着他们来,生恐他们把我们忘了。这陈都督,果然不愧是天子的亲传弟子,真正的爱民如子,处处都考虑的周到,我宋阿六,现在倒是盼着,将来想办法攒一些钱,也让孩子读一些书,能读书识字便可,也不求他有什么才学,将来去做个文吏,哪怕不做文吏,他能识字,自己也能看得懂公文。噢,对啦,还可以去做大夫。”

原来这汉子叫宋阿六。

李世民心里想,方才只顾着问东问西的,竟忘了问他的姓名,李世民此时心情极好,他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四个字——‘政通人和’,这四个字,想要做成,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做大夫?”李世民对这个还是有点意外的。

宋阿六则是认真地点头道:“前些日子,县里在招募一些能勉强认得一些字的人去县里,说是要进行简单的传授一些医学的知识,等将来,他们回到各村,闲时也可以给人看病。我们村里就去了一个,到县里已有两个月了,迄今还未回,不过想着年前学成了,就该回了。”

“从前我们村里,是没有大夫的,真若是得了病,需去数十里外的集市去,或去县里,只是……那儿价格都贵,寻常小病,大家都忍着,可成了大病,人一送去,几乎人就不成了,还是一个死字。可若是将来,能有个大夫在咱们村子里,偶尔一些头昏脑热,去请教一番,想来…也是有好处的,而且听说他们学的,主要是疾病防治,反正我们也不懂,也不晓得学成之后如何,就只知道学了东西,总比什么不会的好。”

李世民心里诧异起来,这还真是想的足够周到,说是面面俱到也不为过了。

过一会儿,那宋阿六的婆娘上了饭菜来。

还真是粗茶淡饭,不过米却还是很多的,实实在在的一碗米,油星是少了一些,只一些不知名的菜,唯一隆重的,是一小碗的腊肉,这腊肉,显然是招待客人用的,宋阿六的筷子并不去动。

李世民一点都没有嫌弃之意,简单地吃过,心情很好地道:“我来此,见到这个样子,真是欣慰和可喜,扬州这里……固然百姓们还是很辛苦,可比起其他的各州府,真如那陶公所写的《世外桃源》一般。”

宋阿六嘿嘿一笑,随后道:“不都蒙了陈都督和他恩师的福气吗?如若不然,谁管我们的死活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