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唐朝贵公子

第二百九十章:钦赐

陈正泰有些哭笑不得, 也只好讪讪应下。

李世民心情很舒坦, 突然觉得这陈正泰就像帮了自己解决了两个大难题,想了想,又嘱咐:“其实观音是极上心长孙冲的,毕竟是亲侄嘛,若是能教就教一些学问。不过此子甚恶,朕可不指望他能读书,妇道人家嘛,总是觉得孩子还小,长大就懂事了。可这世上,哪里有这样的事,小时尚且如此,大了,那还了得?你也不必太担心,真要闹出什么事来,朕来给你做主。”

陛下显然是站在他这边的,陈正泰心里自是感激又高兴,点头道:“恩师辛苦了。”

“哪里辛苦。”李世民板着脸道:“倒是你辛苦了。今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不过到了明年,一切便好了………这公主府,其实朕该多给一些钱粮的,可是今年……哎,明年再说吧,若是明年关中丰收,朕再赐你一些,筑城可不能只靠钱,还需粮………”

说到了明年关中丰收……

陈正泰记得,贞观初年这些日子,好像丰收的年景不多啊。

明年就是贞观五年了。

现如今已到了十一月,贞观四年很快过去。

他记得自己曾去西安的博物馆里介绍过什么事……说是有一个村落,在贞观五年埋入了水下……

噢,是了,明年如果不出意外,可能要发生洪灾,地点就在流经了长安的渭河。

这渭水河乃是黄河最大的一条支流,也是整个关中区域的生命线,关中地区,自秦朝开始在此定都之后,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大肆的进行砍伐,使的原本茂密的森林,日渐减少,而一旦遇到了巨大的暴雨,则立即成灾,直接将整个关中平原,变成一处沼泽之地。

这若是到时真来一场洪灾,只怕这关中又要生灵涂炭了。

陈正泰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若有所思着,一时不说话。

李世民见他不做声,便不由道:“你又在想什么?”

陈正泰当然不敢乌鸦嘴,只是讪讪笑道:“恩师提到了丰收,学生就在想,这关中这么多年来,灾难频繁,又是旱灾,又是蝗灾,说不准还要遇到水灾呢……”

李世民听到此,不禁落下脸来,皱眉道:“你能不能少在朕面前提这些,旱灾和蝗灾刚刚过了,想来近些年来不会再发生了。至于水患,这二十年来,渭水一直平缓,并没有出现什么大患,固然……这灾情一来,谁也说不准,可你成日说,若是上天有了感应……当真降下灾厄呢?”

陈正泰一脸无语,却也理解李世民的心情,毕竟古人们真信这玩意。

他抬头看了看天,不过此时只能看到宫殿巨大的梁柱,于是咋舌道:“恩师说的有道理,学生也只是随口一说,以后一定注意。”

于是默默的叹息一声,乖乖告辞出去。

出了太极宫。

陈正泰却是寻了马周来,马周在詹事府里做右春坊的学士,平日的事不少,可是一听陈正泰召唤,却是兴冲冲的来了。

马周是小跑来的,喘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