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调教女王

第六百八十四章 给梁国萧铣一个教训

调教女王 晴了 1193 03-02 02:28

,就算是出生在二十世纪的我也深有体会,特别是八十年代的时候,大多数的道路,仍旧是那种爬山路,遇山就爬,有时候,为了绕一座山,甚至花上好几个小时,而若是打洞而过,最多也就是十来分钟的事。

而本公子自然是要玩就玩狠的,能打洞就尽量打洞走。极少会去爬山什么的,如此一来,这样的道路建设,甚至让我有一种古代高速公路的感觉。

而因为是在山区,这样的道路建设,的确是增加了难度,但没关系,这样一来,就将道路直接拉直了很多,减少了很多的弯路,虽然山洞会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车马行进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总是比绕山又绕水好上了很多。

所以对于武士所提出来的困难我很能理解,也幸好,幸好中原战乱,才得以使得本公子拥有了出乎预料的劳力来于这些事。虽说修路有危险性,会死人,但是相比起打仗而言,所死亡的人数简直就是毛毛雨。

最多还有两年的时间,巴蜀之地的所有郡县就能够全线贯通,而单单只是一条从长安出发,经由蜀地直达交趾的水泥直道,就使得很多的蜀地物产能够更加的便捷运输,同样带动了巴蜀之地的贸易和工商业。

在本公子治下的各地,工商业的发展都极其迅猛。而工商业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就是使得商贸往来更加的频繁,同样,频繁的商贸往来,使得国库的收入正在飞速的增长。

也使得不少反对支持工作人的文武大臣与有识之士都默默地闭上了嘴,因为,眼见为识,看着这个繁荣的华夏帝国治下子民们那一张张开怀的笑脸,他们很清楚,就算是再反对也没有用。

因为事实已经摆在了眼前,发展工商业不但没有阻碍到农业的发展,反而使得土地兼并几乎完全停止。因为华夏帝国公平公正的税赋收入,让所有人都感受得到,虽然这样的公平,只能涵盖大多数人,但是,却已经比之前朝,了不起多少倍。

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一律照章纳税,谁还有什么可说的?天子都纳了,难道你们好意思,有脸去反对,不纳税不成?

另外,各郡县的国学都已经开始建立,许许多多过去不得志的文人们,也愿意从家里走出来,来到这些学堂里,为这些商人、农人、工人的孩子,教授他们知识,让他们明白,他们所生活的国度,叫做华夏帝国。

他们所使用的文字,叫做汉字,他们都有着相同的血脉,他们都是骄傲的华夏帝国的子民。

国家的凝聚力,就是要从小培养起,让他们明白自己所生存繁衍的大地是何名,他们的种族是何名,他们的未来又在何方。

大批的退役将士也加入到了教育队伍里边,他们所讲的课程,所宣扬的理念,更是激发了这些少年们心中的热血与向望,他们告诉这些少年,世界到底有多大,华夏民族生活在怎样的危机四伏的环境里。

而每一所县学、郡学的大门处,都写上这样一幅对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这一幅在明代才出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