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我成了大明勋戚

463 宫中有变 (二合一)

壁上观足矣。”

安远侯柳浦表情严肃的说了一句,双方整体实力是五五开,宫外当今皇帝掌控兵马强点,可宫内御马监掌控的腾骧四卫优势更为明显。

到时候只要拿下郕王朱祁玉,那么宫外士兵就是望风而降,转头效忠于复辟的太上皇。甚至设想最坏的结果,就算武清候石亨全面投靠当今圣上,他们一时半会也很难攻下紫禁城,这些时间足矣在宫中分出胜负!

“会昌伯说的没错,石亨背叛与否,取决于我们的速度。”

右都督张軏同样表达意见,南宫内这几位勋戚大臣,俱是南征北战的老将,眼光谋略非常精准老辣,很快就能看清楚全盘走向。

“既然石亨不足为惧,那陈爱卿你认为该何时动手?”

明英宗朱祁镇的神情由之前的凝重,变成了一种激昂亢奋。

从被俘北狩到南宫囚禁,算起来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他深深体会到由高高在上的君王跌落到谷底,是一种多么屈辱跟卑微的经历,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重登巅峰。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朱祁镇感觉自己一刻都等不了!

“当今圣上前几日连发了几道调兵圣旨,除了靖远伯率领南征军离京征讨麓川外,还有就是谕令成国公嫡长子朱仪,率领部分十营团兵马讨伐兀良哈三卫。”

“这次征讨兀良哈三卫兵马,大多抽调于昌平侯杨洪的三千营,以鞑官骑兵为主。昨日朱仪已经率领着前锋军前往居庸关,后续主力也将在这两日内离开京师。”

“臣认为三日后起兵政变,乃最好时机!”

宁阳侯陈懋的话语,简直让明英宗朱祁镇喜出望外,他万万没想到在二帝相争的关键时期,郕王不单单发动麓川战争,还妄图讨伐兀良哈三卫。

要知道当初土木堡之败,某种意义上也与正统十三年同时南征北战有关系,郕王朱祁玉简直就把同样的错误再犯一遍!

“天助朕也!那就是依陈爱卿所言,把起兵时间放在三日之后。”

“上皇圣明。”

南宫大殿内宁阳侯陈懋等人拱手恭维了一句,就目前的情形来看确实有种天命在朱祁镇的感觉。

景泰元年四月二十九,文武百官齐聚在承天门外,等待着早朝的来临。

这本事是场普普通通的日朝,往常这种早朝京师官员能来一半就不错了,剩下的会找各种借口请假偷懒,哪怕皇帝自己都会时不时宣布取消。

但这一次京师的文武百官,可能是听闻阁部大臣全员到场议事,亦或者是感受到皇权斗争,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感,纷纷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准时参与朝会,反倒让场面显得有那么些许非比寻常。

沉忆辰此刻神情有些凝重的坐在专供内阁大臣等候休息的廊房中,他在上朝的路上接到杨鸿杰传来的消息,太监阮浪死在了诏狱之中,至死都没有背叛出卖太上皇朱祁镇,没有留下一份指认的供词。

当然对于锦衣卫来说伪造一份供词压根不算难事,阮浪死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