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都市言情 我的妹妹是偶像

解释与感言

我的妹妹是偶像 赵青杉 1189 05-31 12:12

看新闻大家觉得地震现场应该可能就是大工地,一群人效率很慢的干着农民工一样的活。其实地震人员搜救是个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并不是冲进去把人扒拉出来就行的,蛮干导致的后果可能是害人害己。

前后就包括灾情评估、装备准备、营地建设、后勤保障、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的工作,这还没有包括最重要的人员搜救工作。

人员搜救是灾害救援中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难度很高,技术性很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事情,然而灾害救援并不仅仅只有人员搜救(虽然大家最关心这个),包括了大量的内容,比如灾民安置、现场消杀、物资发放、食物供给、心理干预、饮水供给(这也是技术性很强的)等等。

专业的救援人员其实很少不说,人员搜救只能靠靠生命探测仪和搜救犬,你们先得弄清楚生命探测仪的工作范围,实际上它没有搜救犬好使,但是合格的搜救犬很少不说,能力依旧很有限。大多能获救的,都是掩埋在表层的受灾群众。

所谓派出搜救队,在庞大的东京救不知道位置的两个人,只具有象征意义,并没有实际意义。

当然华夏派出百来万部队,把东京占领了,在翻个底朝天,还是有机会的。

算了,还不如直接占领日本好了。

救援这么困难,我们能理解!那他们出来了为什么还那么惨?日本那么发达,居然十天了还没有通水通电通信?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都不好意思回答。

好吧我们在来说说灾后重建,日本在建立防灾城市的工作中,始终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公路、铁路、生命线设施以及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总体框架的抗震性与安全性上。因此住宅和楼宇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安全。

而日本研究人员明确提出受灾者的对应行动从时间上来看分为3个时段,即震灾发生后的10小时、100小时和1000小时。该结果是研究中得到证实的。

在前十个小时基本只能大家自己靠自己,靠下街坊邻居。

在后面一百个小时,才能大致了解受灾的情况,开始开辟避难场所、救援部队和救援物资的进入,构筑了受灾地区的社会框架,是“受灾地社会的形成期” 。在这一时期,受灾者的活动特点是从被破坏的住宅中取出家庭财产,通过各种关系落实“住处” ,想方设法重新生活。也就是在大致四天的时间,才能开始生活。

灾后“1000小时”内,由于生命线等的应急恢复工作的开展,以及志愿者的增援,形成了所谓的灾害乌托邦,可称之为“受灾地社会稳定期”。在这一时段,逃离灾区的人也很多,因此,也是明显存在受灾程度判别的时期。

而整个震后的重建一般要经历十年甚至更久。

大家不要以为日本政府是神?

神说要通电,于是电就通了?

神说要有水,水就通了?

电线网络和水管网络的铺设,东京那么大你十天能给我修好?别人自己的研究都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