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都市言情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768章 天凉了

还处于电气时代的巅峰时期, 至于信息时代, 距离1970年的公历元旦还有二十多年呢!

想着太多也是病,出了房间里的独立洗手间,站在不大的房间里环顾一番。

“哎呀,一般的宿舍也就不过如此了。真是见鬼,我上高中那会儿,宿舍也是限制用电。坑,真是坑。”

杨明志心情还不错,他现在只想在和军区司令聊聊,之后第一时间杀回自己的设计局,首先得找到老婆给她道个歉。

介于户外的阳光的确明媚,明亮的让人精神也一片大好。

“啊!今天其实是个温暖的秋日吧,以后会越来越冷。趁着现在温暖我应该多做点事。”

想是这么想,待杨明志推开镶着厚实玻璃的铁窗,一阵强劲的寒风来了一记大穿堂!

再被冻得一个机灵后,厚实的窗户又被挂上。

“真是什么情况?怎么这么冷?!昨天有些乌云都是挺暖和的,今天这是怎么回事?!”

杨明志还没想明白,只听着偷着窗户的细小缝隙,那里突然传来了风声的嘶鸣。

一种不好的想法浮在他的心头寒流南下了。

其实吧,寒流这种事到了时间就该来的。

今年的气候有点反常,难道是大战的因素,苏联大部分地区九月份降雨偏少?不管降水是多是少,到了九月底,西伯利亚最先冷却,接着到了十月份,莫斯科也该降下第一场雪。

气候冷下来了,对于交战的苏德乃至德军的仆从国来说,冬季终归不是个打仗的好季节。原因无他冷。

俄罗斯人在这片土地生活一千多年了,不能说他们基因里就是抗冻的民族,应该讲,他们经常面对冬季零下二十度的极端低温,对冬季的未雨绸缪能力更强。反观德军,情况要差很多。而对于生活在地中海温暖世界的二十六万意大利仆从军,“寒冷”这一词汇本身,就能给予他们士气上的打击。

冬季是把双刃剑,谁更能忍耐低温,谁就更有战术优势。

杨明志在设计所谓突击步枪时,就考虑到极端冬季的情况。

气温太冷,枪械金属件会收缩,太热就是膨胀。不管怎样,昨日的疯狂试验已经证明一件事新枪用了性能不错的材料,使得枪械对巨大的温度落差有很强抗性。

枪械零件加工时,杨明志可是对所用之材料有所考察,理论上那些钢材的确优秀。

理论上确是如此,实验上也有着优秀的表现。只是,一想到要回去了,突然的一种惴惴不安是怎么回事?

“那些家伙们应该还在认真工作?!等我回去了,我要好好检查一下那些枪的膛线!”

整理好衣装,杨明志离开了房间,就在门口遇到了一直站岗的格里申科。

“啊?你……你就一直站在这儿?”

格里申科敬了军礼:“是的将军,我是您的警卫。”

“好吧,你站在这里多久了?”

“整整一夜!”说罢,格里申科指了指走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